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人尽皆知,那他救出来的小孩儿是谁?

如题所述

      我们从小就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讲述了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玩耍的故事。结果一个小孩掉进了一个大罐子里,大家都吓坏了。有的人只哭了,只有几个孩子给父母打电话。罐子里的孩子快要淹死了。这时,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罐子。后来,小伙伴得救了,司马光砸罐子的故事流传下来。

      不知道的是,被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孩子是上官家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据记载,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担任过光山,的县令,而司马光出生在光山的上官同生,是居住在光山,的上官的后裔,他说这件事记录在他们现有的家谱中,大多数后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当时,上官在这里是一个大家庭,家里的孩子和县长的孩子一起玩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时科技不发达,但司马光事迹仍然流传,甚至司马光漫画也开始流传。当时宋朝,经济繁荣,小报开始发展。小报每天都在报道一些奇怪的事情,司马光的这件事也传播得很快。司马光立即闻名于世。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道火光。据说他比当时的父亲还要有名。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后人赞美这种智慧和勇气的精神。但意义远不在于此,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在北宋贫困弱势初露端倪的时候,确立了“司马光领导集体”的光辉历史形象。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腐儒套路,是天下大谬。要贬几个人,只造一个人,却不惜歪曲事实,世世代代纳闷。腐儒之风满。然而,有人认为,根据司马光的生活经历和性格,他不是一个贪图名利的人。

      据考证,上官上官大人成年后迁居城西狄龙南坡,修建了“感恩亭”,以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因为司马光很聪明,和他一起玩的朋友也没什么不同。上官上官长大后,靠自己的头脑赚了很多钱,成了一个土豪。他也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后来感恩节馆早就没了,但故事还是流传下来了。

      根据史书记载的用词,司马光砸的就是瓮,而非缸字,区别在于瓮的口小,缸的口大,成语请君入瓮,说的就是这个,当时瓮的材料大概就是陶或者瓷,相对于现在的缸,要脆弱很多。既然是瓮,为什么要说司马光砸了瓮?主要是押韵的问题。不管是司马光打光还是司马光打圆柱,都很押韵。司马光击中了骨灰盒,感觉像是一口。骨灰盒和圆筒勉强算是一种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圆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2
司马光救下的那个人叫做上官尚光。他的名字虽然跟司马光的名字有点像,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上官尚光长大后也时时刻刻不忘司马光的恩情。
第2个回答  2021-05-02
据史料记载,这个小孩的名字叫上官尚光。不过宋朝的几本正史都没有具体记载过上官尚光的相关资料,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提到。不过,通过司马光所住之地的上官家族族谱,可以查到上官尚光这个名字。据说族谱中也记载着他被司马光救过的事迹。不管上官尚光究竟是不是司马光所救之人,我们还是没办法通过正史来证实,也不能确定族谱中的记载是否是准确无误。主要还是没有任何资料能准确证明,司马光救的人就是上官尚光,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名字,老师根本不可能提及,否则就是误人子弟了。
司马光砸缸这件事之所以可以流芳百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司马光本人在历史上属于"正面人物"。
第3个回答  2021-05-02
答:被救出来的这个小孩叫上官尚光,虽然他和司马光没有什么关系。在第二天,这个小男孩的父母就带着好吃的来感谢司马光了,后来据说,被救的男孩子还修建了一个“感恩亭”其实我觉得这个小男孩知恩图报的行为也是值得别人学习的。
第4个回答  2021-05-02
这个小孩姓上官,名尚光。成人之后,上官一家搬离了光山县,移居到城西的龙堤南坡,并建了一个亭子,名叫“感恩亭”,为的是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