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中,“知”是什么意思呢?

如题所述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知行合一中,“知”是知识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8

你好,知行合一种之是什么意思呢?知”就是去掉私欲的“良知”。行,就是依照“良知”来自然地行事。“知行合一”不是要你去克制私欲,而是完全没有私欲的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状态。谢谢。

第2个回答  2021-10-08
大多数人的理解中,”知行合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时知道了就要去做。若真的如此简单,王阳明也不可能凭他立下如此事功。王阳明在1508年龙场悟道时提出了”心即理“的概念,第二年到贵州书院讲学讲的却是”知行合一“。由此可见,‘知行合一”是来源于“心即理”的。”心即理“是心学的基础,认为天理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是为良知。为人处世必须发自本心,如此天理才能呈现,心中天理和行动不能分道扬镳。因此,”知行合一“的”知“还指的是良知。良知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本能,也是天理。这种力量是无穷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人的良知,所以王阳明到后期一直都在讲”致良知“,就是把屏蔽的良知恢复,让人们的行为都能”知行合一“。人生在世,如果做的每件事都能做到”知行合一“都听命于良知,那我们都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圣人。
第3个回答  2021-10-08
“知”主要指格物致知之知,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力行之行,是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和实际行为。“知行合一”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相符合,当然也包括思想、意识和实际行为相一致
第4个回答  2021-10-08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