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更喜欢吃小麦面食,为什么东北大米却很有名?

如题所述

北方天气寒冷,干旱少雨,适宜生长小麦、小谷子、玉米、高粱。所以长期以来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他们习惯吃面条,饺子,馒头等面食。不喜欢吃米饭。气候有关,南方比较炎热,四季分明,这种气候,食用米饭,简单快捷,而且不会导致炎热天气变的更加聒燥现在交通运输方便了,物流快递让南北货物畅通无阻的,手机一点就可以将东南西北的货物送到家门,面食在南方也很普遍了,之前鲜见的饺子馆,兰州拉面,也遍地开花,

其实,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以前也有小麦种植的,只是冬小麦亩产普遍在三四百斤,在农家的粮食收成中,只占水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小麦后期扛不住阴雨天气,赤霉病非常严重几千年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几千年前古人很聪明,已经从成百上千中农作物中培育出适合人类

因为南方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人们习惯了吃米,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人们习惯了吃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大家总是说不吃馒头干活没劲,确实也是,特别是出大力的,一顿饭都是好几个馒头,吃馒头坚持的时间长,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南方人的性格细腻,而北方人粗狂豪放,这种人文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降雨量少,土地干旱,这样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植小麦。南方水田多,历史上就适宜并习惯于种植水稻,当然爱吃米饭了,江河湖海多,水产品丰富,自然会做,也爱吃鱼虾海产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9
水土丰饶,气候湿润,没法种植小麦的,也不需要耐寒的小麦,,小麦不耐寒,,如果干旱贫瘠,就种植耐寒的大麦,虽然不适合人吃,可以喂家畜,,人吃的耐寒粮食是糜子,,古代没有塑料大棚,适合种植大米的地方很少,就是吉林省中东部,其余地方都是小米黄黏米为主,,清代的时候,乌拉街还种植小米为主呢,大米普及也就是最近几十年,伴随塑料大棚的普及,,,东北夷饮食特点,冬季腌菜 干菜 猪肉 凉水 冬储菜 就是不喝茶,,,夏季大量山野菜 蔬菜 大酱,唯独大米解馋耐饿,其次是也是小米适合,,高粱原产非洲,也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高粱米吃不饱 还涩肠子。
东北古代主要 粮食是小米 黄黏米 大豆,大米只是个别地区适合种植,古代的大米不普及,,,小麦是绝对没的 也根本不需要小麦,,,
所谓东北米,就是吉林黑龙江米,
黑龙江大米 ,产生于八十年代,大面积普及,是收到了日本塑料大棚育苗的启发,大棚蔬菜也是因为这个收到启发的,,
吉林大米,产生于不知道啥年代((棒半岛的大米都2000多年来,半岛大米来源于吉林),起源地是 永吉县 树兰县 吉林市 蛟河县 双阳县,,史料记载是渤海大氏给李唐送礼,就送的这种米, 没有大棚育苗之前,能种大米的地方不多,虽然山林多,河流多,但是都是山泉水 ,水不热,,5个月冬天,1个月春天,1个月秋天,就剩下5个月夏天,时间不太够。虽然水土很肥,
古代东北主要依靠 小米 黄黏米 大豆 糊口,,,如果是贫瘠的地方,也用糜子糊口,
是在不行 用大麦 勉强糊口,主要是喂家畜,,大麦不适合人吃,
大米在无霜期很短的地方(延边州长白山高海拔地方)开始普及,也就是最近百年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1-05-16
因为北方的气温环境比较适合小麦的生长,但是东北有一个地方叫五常,它的地理环境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水稻,昼夜温差很大,种出来的大米非常好吃。
第3个回答  2021-05-16
首先中国的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种植的面积比较大,产量比较。东北的黑土地营养丰富,生长出来的大米营养价值较高。东北的温差比较大,而且水稻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营养聚集的多。
第4个回答  2021-05-16
因为东北有黑土地,黑土地种植出来的大米非常好吃,而且会让大米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