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如题所述

对于溶液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考点,并注意溶解度曲线的有关题目,这是必考的考点
考点l溶液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3.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友情提醒:①溶液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酒精是纯净物,而不是溶液。②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决定。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溶液。③溶液不一定
是液体,也可能是气体、固体。例如空气是气态溶液,生铁是固态溶液。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滴到水中形成的液体混合物。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考点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至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个别特例除外)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溶解溶质的量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而溶液的浓和稀只能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因而没有必然的联系。
(2)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对于不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但两组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考点3溶解度
1.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男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来表示。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OO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是不同的,所以给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标明温度。
(2)“在1O0g溶剂里”:溶解度的概念中,规定溶剂的质量是l00g。
(3)“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才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度。
(4)“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考点4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3)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考点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理论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配制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贮存(装瓶备用)。
4. 配制流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1
溶质和溶剂。
并不一定固态的都是溶质,物质分为固态气态和液态,通常情况下,有液体和气体固体混合时,固体和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时,水是溶剂,另一种液体是溶质。当有两种物态相同的物质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哈哈,我也是初三的学生,也刚学习溶液,希望我们多多交流哈。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01
离子反应方程式,要有离子的概念,溶液中参与反应的不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离子间的反应。
第3个回答  2013-02-01
噗 我想说 别倒手上 ~\(≧▽≦)/~ 纯搞笑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