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的嗔,如果一个人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 他表现得很愤怒很嗔,但实质上这是他的策略达到某个好的目

佛教说的嗔,如果一个人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 他表现得很愤怒很嗔,但实质上这是他的策略达到某个好的目的,本身他并不愤怒,这种情况 算佛教说的嗔么?

那就要看这个好的目的是什么了?

是我们凡夫理解的好,还是利益众生的好。

如果是利益众生的,那么说明他不是真生气啊。当然不算嗔了。

如果真生气,而且确实利益了众生,那么也算是嗔。只不过这样的嗔是有福报的。
学佛人深信因果,因果不能抵消,不能增减。
就像一部明细账,一笔是一笔。你做善事得善果,作恶事得恶果。
不是说你做的善多于恶,恶就会抵消了。
但是,因与果总在遇缘不同。因果遇缘才起现形。
所以,我们学佛人老实念佛,努力让恶缘不起作用,善缘先前,带业往生,早日成佛,普渡众生。

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7
不是,因为嗔是指的意上的一种恶业,所以不从身、语上判断,专看他的发心。
第2个回答  2013-02-27
嗔并非指外表看上去的愤怒,而是指发于内心的嗔恨。
哪怕一个人表面上风清云淡,但内心已经愤恨到极点,仍算是嗔。
反过来说,哪怕外表看上去愤怒的无以附加,但内心平静如水,这不是嗔。

至于所说达到了好的目的,只能说是做了一件善事,将会有好的果报。
如果此时的嗔如上面第三行说的有意为之,这是修行的境界。
如果是发于内心的愤怒,那么,哪怕是从事情的结果上看是好的,但仍是动了嗔心。
第3个回答  2013-02-27
你是要表演么?但是这种表演往往适得其反,让人产生不安和分裂,没有了安全感。另外,但是对人,都应该要用宽容慈悲的心去对待,讲话和做事,明明可以讲求方法的,为什么偏要选自己发嗔的方式喃?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多换个角度,你做错事,愿意人家嗔恨的表现让你知道你做错了,还是人家和蔼的告诉你,你做事了。不是那个根器的人,很可能因为你的表演,然后被你气跑了,断了人家的慧根,那就不好了哦!能有和蔼的办法,那就尽量不远嗔恨的办法。长期这样表演,会让你的阿拉耶识里产生这个嗔恨的种子,反而对你自己也有害!因为自己把握不好那个度,所以谨慎些好。追问

对付欺软怕硬明知故犯诚心使坏的人,你是来宽容慈悲的方法 还是表象嗔内心平静的方法 解决问题? 如果你预测到 用宽容慈悲的方法完全无效对这种人,但一嗔就好使的时候,你会不会用嗔,但如果你这么想挽救他 那你就牺牲自己来 感化他 虽然明知道一定无效的情况下?

追答

你这很明显也就是借口了,你如果真认为好,那你就这样做,但是,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但是如果使对方更嗔恨或恐惧,那这个因果你要不要背喃?祖师大德,从来没人谁,教我们用这种方法,其他人用这个方法,那肯定也是能观机逗教的,并非我们这等智慧未开的人。
寒山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菩萨都渡不完没有善根和缘分的人,你又何必执着,不过,说不定你是高人,或许能行,祝你好运!

追问

你的意思是碰到没有善根的人,佛家的标准做法是不理他,也不嗔他,也不善待他感化他是吧?

追答

你是看不懂问题喃?还是理解水平有限喃?说了这么多,等于白说了。这么喜欢转牛角,那请继续吧!

第4个回答  2013-02-27

    我常想,大家之所以要信佛,通常主要是想依得好,得我想要的东西。但此东西通常却并不是佛法所要达到的最终解脱。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我依此到底是该求解脱,还是要求福?求财?求寿?等等,常人之所求呢?

    大家要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无因而生。佛经上,记述的一切果报之事,佛祖说过,此是为使常人极信极受,极生喜悦,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

    由此循序渐进,心生坚固之意。

    现在说下你的问题,试想,你的表情愤怒很嗔,虽不是你心意,可此行是否伤到对方,如果是,会如何。思义,自可得解。

    佛祖以功德福业,三味,智慧,降服魔王。吓到魔王了吗?终是没有,但魔王却被降服。

    其实,我想说的很多。但我想,如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终不与此生不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