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1. 写文章有详有略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我搜索到的,大家知道,在记叙类的文章中,无论记人还是记事,对材料的使用都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应该有所选 择,注意详略取舍。

那么,详略取舍的根据是什么呢?这里唯一的根据就是中心的需要。与中心表达密切相 关的,要详写,写深写透;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要略写,点到为止。

同学们在初中就读过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散文就记叙了“我”的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的过程。我 们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种花生写得很简略:“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 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写吃花生更简略,只捎带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早吃 完了,然而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于一家人在一起议论花生,特别是父亲的话,文章里却 写得很详细,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最可贵的。

这小小的豆儿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 子、石榴,把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花生只把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 熟,才容人挖出来。

你们偶然看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接触它才知 道。”“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好看而无用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文章的 中心是通过对花生的议论,赞美一种朴实有用的品格。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写种 花生、吃花生这些情节呢?即使是略写,不也显得罗嗦吗?在实际上,不写这些是不行的。

因为没有种花 生、吃花生,就没有庆贺“收获节”那一家人团聚的场面,没有这个场面,就无从引发父亲那番深刻的话。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详略的原则:有助于突出、表达中心的重点内容,一定要详写,要用墨如泼;既不是重 点,缺少了又不行的内容,就要采取略写的方式,要惜墨如金。

为什么详,为什么略,一切都是由文章中心 的表达决定的。 上面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记人的文章,体会一下文章繁简和中心的关系。

这里有一篇 题目为《“小辣椒”》的习作,文中所记的是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她的性格很有一股“辣”劲,所以得 了“小辣椒”这个绰号。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选用了三组材料:第一组是“小辣椒”绰号的由来;第二组是 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辣”的一种表现;第三组又通过一件事写“辣”的另一种表现。

下面我们看看这三组 素材在文章里是怎样处理的。第一组“绰号由来”,在开头指出“叫她‘小辣椒’是有原因的”之后,写了 她得这个绰号的缘由: 那是一天放学时,她的同桌不小心把她的钢笔碰到了地上,笔尖沾了泥。

这可了不得,就像捅了马蜂 窝,她马上就炸了。本来嗓子就很尖,再使劲地喊,把我们的耳朵震得嗡嗡直响。

她的同桌说:“我赔你一 枝就是了!瞧你邪乎的,都要把人吃了!我看你以后别叫李腊梅,就叫‘李辣椒’吧!”从此,这个绰号就 传开了。 这个段落当然不可少,从她得名的由来中,已经初步显出了那种不让人的“辣”劲。

文章在这里采取了 略写,并没有展开写这件事的详情,甚至连李腊梅喊些什么也没有具体写,可是她当时的神态、话语已经给 读者留下了具体的印象。这一小段对全文来说,仍然是“交代”性质的,确实应该采用略写。

然后作者用一 个小小的过渡段转入第一个事例,这个过渡概括了很多事例,然而只有一句话: “小辣椒”越来越“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丁当二五和你吵一通。 这样提起下文之后,详写了一件事: 有一次,值日生洒水,不小心把水洒到她新穿的裤子上。

她一看,自己最喜欢的新裤子溅上了水点,她 那很尖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你是瞎子啊,往人家裤子上洒水?你看我穿新裤子眼馋咋的?你怎么这么坏, 不要脸的……”她声音越来越高,空气好像都被惊吓得不敢再走动了。我急忙上前把她俩劝开了。

同学们纷 纷议论起来,一个说:“‘小辣椒’可真是的,这么点小事也吵架。”另一个同学伸了伸舌头,接着说: “不愧是‘小辣椒’,真够‘辣’的了。”

叫她小辣椒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当面叫。她不但不生 气,反而说:“‘辣’点有什么不好?省得受别人欺负!” 这一段详写对于展示主人公那种“得理不让人”的性格特点是很有作用的。

与前面交代绰号来由一段相 比,这一段写得要细致多了。不但写出了“小辣椒”的具体语言,而且点染了当时的气氛,写了同学们的神 情动态。

不仅如此,还特别提及她自己对这“辣”的看法:“辣” 点有什么不好?省得受别人欺负!这一 句补充很重要,它说明了“小辣椒”的“辣”,不是有意欺负别人,而是“自卫性”的,不让别人欺负自 己;同时还告诉人们,她这个特点是有一定思想支配的。文章到此,已经把这个“辣”的特点写清,没有再 补充的必要了。

因此,文章到此一转,写“小辣椒”的变,这里又有一个小小的过渡: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辣椒”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努力,活动积极,被同学们选为班 级的文娱委员。她那又高又尖的嗓子这回可大有用武之地了,可她的“辣”劲却仍没有改。

这样说到了她的变,是变得更积极,同时告。

2. 详写略写的好处

详写略写相结合

扁鹊四次见桓侯:一次写得详尽。先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以便于短暂的观察中,及时作出病情判断。次写桓公自信无疾,还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否定和责难扁鹊,突出桓侯的倨傲愚顽。二次、三次略写,从扁鹊的说话中,揭示病情的逐渐恶化;而此两处,不再重复桓侯所持之偏见,只在“不应,又不悦”“又不应,又不悦”等态度上略作几笔勾勒,以体现其倨傲愚顽之深重。四次着重详写。先写“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断定桓侯不可救药,必须及时离开,转身就跑,这是白描人物情态。桓侯使人问扁鹊为什么要逃走,突出桓侯死在旦夕,尚不自知。接着,详写扁鹊的一段答话,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总结了病情,怎样分四个阶段逐步恶化,肯定了三次预示后果的准确;二、说明根据病情,应该采取的医疗措施是什么;三、病在骨髓,既是病的 *** ,又是情节发展的 *** 。这时,总结诊病经过,突出文章的中心,故作了详写。

3. 有详有略写事的作文

良师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人。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有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每次排座位,老师总让我坐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都是些差生,我跟他们无话可说。想看看黑板,抄抄笔记,又无能为力。谁叫我从小喜欢课外读物,又不注意看书姿势,成了近视眼呢!所以每节课只能呆呆地看着黑板,愣愣地看着书,或搞小动作。

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原来的班主任“跳槽”了,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她年纪轻轻,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一笑,两个酒窝就露了出来,模样甜甜的。

“我叫**,我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了解得清清楚楚的。”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她真有那么神通广大?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又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真的注意到了我。那是一次语文自习课,大家都做着作业,我也摊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可以让我自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我根本不做。

突然,她走到我身边问:“你在做什么?”说着便拿起了我的作业本。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心头不禁一热,但仍趴在桌上,等待着早已习惯的雷霆暴怒。不料她却微笑着问:“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

“真不错。‘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倾听着春天’,多有灵气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着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轻风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

老师拿着我的作业本走到讲台前,讲起了造句——以我的作业为范本。我只记得,那半小时是我最难忘的。

后来,我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得了第一。她把第一排的三个同学叫起来,指着中间一个座位对我说:“以后你就坐在这里。”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过去。她又说:“希望大家都向XXX同学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没有一直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即将初中毕业。其间许多人和事,我都已经忘却了,但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却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忘不了她——一位改变了我人生的良师。

点 评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文情并茂的佳作。小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动情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美丽、善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善于帮助学生的良师形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