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赫尔博斯有哪些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1
卡夫卡暂且按下不表,先说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曾经在书店看到一名大学生,一边自言自语“赫尔博斯是谁”,一边拿起《博尔赫斯全集》走向营业台。相信也会有人把卡尔维诺称作维尔卡诺,但更多的恐怕是把卡尔维诺和卡布基诺并列。如果说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指向“完全不可能的但又不无可能的世界”,赫尔博斯、卡布基诺则象征“一种奇特的、现实主义的背景”。
博尔赫斯生前总是说有两个博尔赫斯,一个已经年迈,另一个正值青春。他大概没想到,博尔赫斯在镜中的倒影将是赫尔博斯。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了一下,赫尔博斯几乎喧宾夺主。一篇题为《今天你小资了没有》的文章,特别强调“看赫尔博斯也是拉开差距的一种方式”。作者说得没错,博尔赫斯和赫尔博斯的“差距”让人望尘莫及。另外一篇《因果性与共现性———从另一面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肃然起敬的题目下面是忍俊不禁的正文,赫尔博斯、时间的多向性、无时间性,如此等等。我开始有些怀疑究竟是谁错了。或许,博尔赫斯故意将“迷宫”隐藏在自己的姓名中,赫尔博斯正是另一个他。

同样,我不敢贸然嘲笑那些把卡尔维诺和卡布基诺并列的人们。在遍布整个星球的咖啡连锁店里,一杯有情调的卡布基诺,再加上一本有情节的卡尔维诺,可谓风情万种。事实上,“卡卡族”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完全不可能的但又不无可能的世界”不仅被“一种奇特的、现实主义的背景”包围,还被一点一点消费。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卡尔维诺将因此得到很多理想中的读者,也将因此得到更多不理想的读者。在《看不见的城市》里有两个他:“在那梦想出来的城市里,他是一个年轻人;而当他到达伊赛多拉(即梦想之城)时,他已是老态龙钟。”卡尔维诺和卡布基诺的悖论,正存在于“他”和“他”之中,无法破解。

在大话时代,赫尔博斯喝卡布基诺的故事也将成为可能。这又能怪谁?谁让他们没像卡夫卡一样,颠过来倒过去都是“卡夫卡”。

事实上,“卡卡族”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完全不可能的但又不无可能的世界”不仅被“一种奇特的、现实主义的背景”包围,还被一点一点消费。

———王晓渔《赫尔博斯和博尔赫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