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患有“孤僻症”的孩子呢?

如题所述

独生子女的“孤僻症”表现在这些方面:

1、表面冷漠自私

很多独生子女因为从小独享一切好东西,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重教育孩子分享,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就会变得霸道自私,不懂分享。

我曾在医院碰到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她父母就是双独子女,所以到了她这一辈,就是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加上一个孩子。

所以家里人对这个女孩百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在医院住院时,她总是无法融入小朋友圈子里,因为她不肯和别人分享玩具,又太自私,所以没有小朋友愿意跟她玩。

而被拒绝的她会装作不在意地说:“我有什么什么,我不跟你们玩。”

但其实孩子的这种表面冷漠,掩饰的是内心的孤独脆弱。

2、内心脆弱渴望爱

就像我在医院碰到的女孩,看似冷漠自私,实则内心缺爱。但这种缺爱不是指的父母之爱,而是同伴的关爱。

当孩子到了3岁时,他们就会从依恋父母慢慢开始渴望与小朋友交往。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对同伴极其热情,这是孩子社交的萌芽,也是孩子性格的发展。

但很多独生子女,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比如霸道自私不爱分享等,往往在小朋友的圈子里会遭到排斥。遭到排斥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排解与引导,他们与同伴的关系就会继续恶化,从而变得越发孤僻。

那么,这些独生子女的“孤僻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有些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对孩子保护过度。比如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后,父母不是帮着孩子分析事情原委,或者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而是一味护短“咱们以后不跟他们玩,爸妈陪你玩,”

在父母护短心态影响下,孩子自然会觉得其他人不好,从而更加不愿意与人交往,变得孤僻起来。

2、环境的影响

家有两个孩子的话,只要年纪相差不大,两个孩子都可以互为玩伴,但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那孩子的玩伴只能是父母家人。

虽然可以外出,但外出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社交场合和时间。因为社交的单一封闭,从而使孩子变得不合群。

那么,父母要如何帮助患有“孤僻症”的孩子呢?

1、鼓励孩子多串门

虽然说二胎可能是孩子最好的同伴,但生二胎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承受起,所以父母可以为孩子寻找其他玩伴,比如邻居、同楼的孩子。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串门,串门是社交的一种形式,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合群开朗。

另外通过串门,孩子还可以交到更多的同龄小伙伴,从而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不过在孩子串门交友前,父母要教会孩子上门做客的礼仪。

2、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为了鼓励孩子更好发展社交关系,父母可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在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前,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准备工作里,比如帮忙布置房间收拾屋子,或者清洗水果,准备食物。

在小朋友来到家里后,父母要热情款待,给孩子留下热情好客的榜样。

3、教导孩子学会分享

很多“孤僻症”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过于自私不爱分享,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体现的比较多。

因而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友好待人,才能赢来友谊。

当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不要一味委屈齐全,如果合不来可以不来往,如果遇到不合理请求,可以婉言拒绝。

4、父母热情交友

有些时候孩子之所以孤僻,其实原因在于父母。父母太宅,不爱交际,孩子自然也不爱交往。

因而父母要开展良好的社交活动,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着如何交友,如何赢得友谊。

独生子女固然好,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但父母再多的爱,也无法替代社交小伙伴的关爱,因而如果你家有独生子女,你要警惕孩子患上“孤僻症”,多带孩子出去玩耍,结识更多小伙伴,并教给他们更多的社交技巧,这样孩子才能交到更多朋友,拥有更多友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