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

如题所述

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重大举措,把以水利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取得的经验的分析,提出了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确保今后各项水利工作的圆满完成。

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当今的时代要求水利知识结构上要与时俱进,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样对水利管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改进知识结构,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

一、近年来在水利工程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临诸多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党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
2、必须紧紧围绕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握水利工作的重点,使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超前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近年来,水利工作主动适应原州区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上来,坚持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心,大力推进兴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从而保障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用水安全。
3、必须始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水利发展中的困难。
目前,我们还处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制约原州区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投资机制、水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直接制约水利事业的发展。新时期水利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改革促进水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紧抓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利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田水利设施的不足与设施的老化,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建设为主题,是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升水资源战略地位的重要标志。而对于城市而言,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加上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 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了江河湖海受到污染。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上,抓好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坚持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抓好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水土资源及其他优势,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紧抓水利技术管理的技术含量具体要求:
1、紧抓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了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系统。这样的系统够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控。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2、水利工程建设中RTK技术的应用。 是实时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使得传统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RTK技术还可应用到地形测图中。,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两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RTK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断面测量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

三、做好水利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
2、加快务实农田水利基础。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力度,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
3、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上世纪90年代起,长期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会和工作组会议,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了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脆弱性研究项目,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地下水资源影响和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项目,与英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的科研机构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政府和民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四、结语
水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加大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力度,除了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