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赞美竹子的诗句

如题所述

1、《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代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2、《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严郑公宅同咏竹》——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译文: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4、《竹石》——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5、《竹》——唐代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慈姥竹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新竹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葺夷陵幽居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新竹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竹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金竹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1、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

2、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

3、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

4、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6、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陈良规《咏竹着》

7、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8、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9、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

10、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 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11、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

12、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13、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4、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 张宁

15、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1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

17、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吴昌硕《咏竹》

18、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1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第4个回答  2020-12-23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简析:这两句诗用竹子来说明新的一代一定会比老一代要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雪后的竹子,雪花飘进屋里,看着院子里青青的竹枝百年城了像白玉一样的枝条。
  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夏夜里的竹林,竹林里竹子非常茂盛,传来了虫鸣的声音,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4、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简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东坡居士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宁可吃饭没有肉,也不能住处旁边没有竹子。
  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竹笋在冬天的雷声中抽芽,残雪压在树枝上,上面还挂着桔子,春雷震动,惊动竹笋想要抽芽生长。
  6、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刚刚长出来的新竹,嫩绿的竹子一半还包着竹笋壳,新长的竹枝才刚刚伸出墙外。
  7、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简析:竹竿有甜有苦,而我喜欢较苦涩的那一节竹子。
  8、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苦竹拔节,笋壳裂开,竹子从中迸发苦节,青色的竹子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9、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简析:这两句诗赞美竹子经历风霜不改风姿的品格,竹子历经风霜,依旧没有改变原来的好风姿,温润地如同玉一般。
  10、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简析:这两句诗用两个叠词“斑竹枝”引起湘妃竹的典故,用竹子上的斑点说到人的泪痕,再说到相思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