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自由。

简书在笔法上,带有篆意者沿用圆笔书写,发展到隶书时则为方笔,藏起笔锋,中锋行笔。简书中的字绝大多数是小楷,《居廷汉简》中间或也有寸方大字,但为数较少。

从随同汉简一起出土的毛笔来看,是属于狼毫小楷,弹性很大、制作精良,宜写小字。发掘中未发现写大字的笔,从简书大字分析, 一定也是用硬毫书写的,可见当时的书写工具毛笔的制作已很发达。

扩展资料:

简书中的用笔、章法、布白也都具有独特的风韵。简书因书体庞杂,用笔也有区别。凡是古篆,用笔虽由圆转改为方折,但这承袭了篆书的中锋圆笔笔法,字形还是长方形的,得其纵势。

到了汉隶、分书用笔则把某书中的圆笔变为方笔,线条开始有了粗细变化,造型改为横势,正面取势,这从用笔和形体上既可看到发展也可看出在发展中的过渡。现在我们写隶书都知道用笔上的“藏锋逆入”、“逆入平出”这一基本的用笔方法。

还有“蚕头燕尾”的笔势。这些都是规整化的隶书特点。但这些规整化的特点不是一下就形成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规律的。隶书在古隶阶段,如马王堆一号汉墓《遗册》、银雀山《孙膑兵法》、《流沙坠简》、《居延汉简》都无特定的笔法,随便自如,草率急就,各体都掺以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简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0
自然、潇洒、灵动。集篆书的厚重,隶书的宽博,行草的灵动于一身。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汉简是对秦隶的发展, 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 都是本于秦简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用笔率意天真, 颇具天然趣味。 笔画粗者特粗, 细者极细,对比十分强烈,而又不觉有丝毫不适。相反,这样的对比所产生的节奏,极具空 灵质朴之韵格,是汉代庶民们为我们留下的无上佳品,其摆字布势,结字点画,均有浓厚的 抒情意味。
从出土的众多西汉简书,尤其是《居延汉简》和《武威汉简》上看,我们能很清楚的感受到 其结字之法虽引源秦隶,但已趋于成熟。所谓的“蚕头护尾”的波画已经初见端倪,只不过此 时的波画还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的波画那般规范和个性化。 而是依然保留着过渡时期的某种随意性,
这种草创隶书在书法形态与表现上的特点,可以用几个“自由”来阐释。
汉简书法特点的第一个“自由”,表现在其线条上。有些许的“不规范”、“不标准”,而这正是其自由特点之所在。西汉简书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笔画那样严格的藏头护尾,起笔收笔较为随意。后世所称的藏锋也好,回 锋也好,在西汉简书中均无定法,非常灵活。在作临摹书写的时候,我们所取的态度也应如 此,不能刻板的一味描摹,这样即是违背了简书的自然天性。 另外, 汉简的线条变化一般较大, 而且节奏感非常强, 在临摹的时候我们要把握好两种节奏变化,第一个是线条本身的轻重粗细带来的节奏变化, 一画之内,起伏跌宕,如何让其在起伏中寓稳健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是不同粗细的线条组合 之后,字势节奏的变化,大小如何搭配、丝线与墨块如何相安谐调,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只有以这种带有理性的临摹方式去认识与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个“自由”是指汉简体势的自由,汉简的结体与笔画,有许多于我们今天来看,是非常难以接受, 或者说从未敢想到的。 我将这些笔画称之为汉简中的另类笔画, 这主要表现在长横、 长竖、长波和长捺,以及少数重复性笔画,如三点水、四点底等笔画中表现得最多。这本来是笔画表达的自由,但因为其属于另类型笔画,其影响直接对准了文字的体势,如《居延纪年简》中的“年”、“刻”和“建”等字之末画,即是最好的实例,一画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然而,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装饰性、 戏剧性的笔画, 我们才能看到西汉简书的自然灵活、 丰富多变、潇洒自如。从书法技法史来看,这些长竖、巨捺的出现,还对后世书法之技法的 创造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西汉隶书的最后一个“自由”,就是章法上表现出的潇洒风度。原本一枚竹简只写一行(大多数竹简都成此状态)文字,但当人们无意中在较宽的竹木简上作两行、三行书写的时候,人 们发现, 字势发展的空间变大了, 文字表达的自由度也更强了。 于是, 就产生了布局的概念, 产生了空间的遐想。体现在汉简上,则有疏与密、黑与白、松与紧、粗与细、繁与简等诸多对比,随之而来的是对比要产生节奏,要调和对比与节奏, 务使和谐。这样,就到了艺术的高度上,就有了近乎专业的思考。
简书正因具备了 这些潜在的美学要素与艺术水准,提高了自身的美学价值、提升了自身的艺术境界。当然, 所有的这些也都使得我们的临摹更具难度与挑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