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厕所用“上”,而下厨房用“下“?

如题所述

其实古代人是非常实诚的,比方说在造字的时候,就有很多字是根据人的外形或动作创造的,所以“上厕所”和“下厨房”也是同理,上就是往上或者在上面,下就是往下或者在下面。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建筑了,那时候人们将厨房建在地面之下,厕所建在地面之上,所以去厨房就得下去,下到地下,因此称之为下厨房,上厕所的叫法则同理。你可能想说并不是每个地区都这样,况且后来厨房和厕所也不这样分布了。

但这段时期其实是比较长的,人们因此形成了一种叫法上的习惯,后来也就没有改变的意思,于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也算是对古代先人文化的一种传承了,因为房屋构造、生活习惯而形成的语言习惯,仔细一想还是很神奇的。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已经厨房和厕所基本都位于同一平面了,除开那些别墅复式啥的,但如果你用下厕所来表达你要尿尿的意思,那就觉得非常的不适应,简直就有种要在厕所吃饭的感觉,想想都是一副很有味道的画面。

所以人的惯性还是比较可怕的,习惯这么叫以后,后代都会因此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要是有违背或者改变的话,短时间之内是难以适应的。其实我觉得上厕所、下厨房都还蛮形象,一个是生理需求,一个是生活乐趣,也是生存必须,上下一换的话,总觉得把厕所搞得太庄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3


过去一般民宅都在河边,‘坐北朝南’。习惯上以河流方向定义上下,上游方向称为‘上’,下游方向称为‘下’。
厨房需要向阳,所以在偏东方向,故‘下’也。厕所需阴,故‘上’也。
中间是厅堂,所以又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9-07-23
导语:为什么上厕所用“上”,而下厨房用“下”?原来有这一典故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我们到现在文字和文学还都有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记得以前某一任联合国的官员曾说过,联合国的报告上,最薄的那一份一定是中国的,因为汉语就是这么精简,能够用最短的文字表述最完整的意思。
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个国人自豪的一点,我们使用的文字都是无数优秀的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汉语言无疑是当今最先进最优美的语言。
而在我们的汉语管用称呼中,有很多词其实是固定搭配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生活中常用到的“上厕所”和“下厨房”,为什么厕所就是“上”,厨房则是“下”呢?
其实,这是也跟我国的历史存在一定关系。华夏远古先民最早都是居住的洞穴式建筑,厨房往往都设立在地下部分,这样才能方便饮烟向高处排出,民间说法有叫做拔风。厨房在下方,那么久自然称为“下厨房”。
而茅厕则相反,通常设置在地面之上,这样既有利于清洁打扫,又不会将异味长久留在起居室内,所以人们通常将用茅厕称之为“上厕所”,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种“上厕所下厨房”的称法就研习下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所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厨房设在院居的南边,厕所一般设立在北边,按照方向上的“上北下南”,也符合“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
也有人说,下厨房者都是下人,以出力伺候主人,故为下,称“下厨房”,而上厕所不分贵贱,以排泄快感享受为上,故称为“上厕所”,不过这种说法看来似乎有点牵强。

其实流传到今天,到底是怎么个说法,也许没人能够彻底说准,很多人都是从野史或者结合古人习性来揣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3
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这主要出处在于人类最早是穴居生活,如果把厕所放在洞穴的下方,厕所的味道总是向上走,那么整个居住环境就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卫生,所以把厕所放在洞穴的上面;厨房和餐厅放在下面,这样既方便,又解决了洞内取暖的问题。所以人们始终习惯地说“上厕所,下厨房”
个人认为这里面除了文化习惯流传外,还有就是“上为尊,下为卑”。如厕是生理需要,必须亲身经历的事情,要体现个人的尊贵,所以用“上”字,词的重点也在于“上”字。如同,“下”字的含义就是不愿意,不想的意思,词的重点也在于“下”字后面的内容。举个例子:上班,重点指是我亲自去;下班,重点指离开这个我不愿意在的地方。
说法二:一般来说,厨房是女人煮饭的地方,过去女人地位低下,厨房里的活儿被认为是又脏又累的活,是下人或侍者做的事,所以叫“下厨房”。至于“上厕所”,是因为农村以前的厕所和猪圈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茅厕一般都在猪圈里,大多分为上下层,上层是猪圈和厕所入口,下层是大粪池。因厕所在上层,所以叫“上厕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之说,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
第4个回答  2019-07-23
1、过去没有煤气灶,是不能起立做饭菜的,都是柴木,做饭有时候需要两个人,如果一个人做饭,需要一边做饭,一边得蹲下往灶台里添加木柴。
所以厨房经常要蹲下,所以下厨房里有一层意思是去厨房得蹲下。
但是,光蹲下还不足以形容“下”字的全义——去厕所也得蹲下。但没人说下厕所。
所以这个蹲是不停的蹲,起,表示一个运动、劳动的过程。
如:下厨(干活),下地(干农活),下车间(干工活)
因为干活时候总得蹲下,抬起,重复这种过程,用下字,表示一种动态的劳动过程。
此其一。
另外,下字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等级”,所谓上尊下卑。
2、等级
好的社会阶层,叫上流社会。不入流的社会阶层,叫下九流。
不好的人,叫下贱。
所以过去下字涉及到等级用语。
所以,过去上朝,用上字表示朝堂的尊贵。还有上香。表示尊敬。上学,表示对学术的尊崇。
相对的,一般不说下朝,得说散朝,就是回避这个下字。
一般不说下学,得说散学(儿童散学归来早),或者放学。就是回避这个下字。
过去一般高级人物到达某地,就得说“下”,比如,乾隆下江南。
因为说去厨房干活是下厨房,有时候与厨房相关的,如:菜馆,有人也会说“下馆子”。(如果是上述第1种含义——即劳动含义分析,就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下馆子“干活”——吃饭)
但也有用“上”字,说上馆子。
引用: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 冲天礮 在外洋,无所不为,上馆子、逛窑子,犹其小焉者也。”
郁达夫 《街灯》:“或白天去 天坛 坐一天,将晚四五点钟,上馆子小喝,进戏院听到一两点钟,出来再喝再讲话再走到天明的,是 四川 的 陈逸生 。”
这里的上,就是到的意思。
所以综上所述,用“下”厨表示的两层意思:
1、表示劳动,干体力活的地方,叫下。
2、表示地位低下,卑微的地方,叫下。
下厨,两者皆而有之。
而表示卑微,一是因为干体力活,二是因为过去大宅子家庭,主人地位高,厨子、仆从地位低。
而主人有时候亲自“下”厨做菜,就要用“下”厨。
汉武帝的姑姑?在做错了事的时候就亲自下厨为汉武帝做菜,这就是降尊。
罗罗嗦嗦一大堆,没太强的逻辑,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