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他明明有家,却为何说“何以为家”?

如题所述

  在今年上半年五一期间,豆瓣评分高达8.9分的《何以为家》。《何以为家》的原名为迦伯农,这是耶稣曾经布道之地,而在中国上映时却换了名字。让我们深思家庭教育以及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整部影片围绕着这句话,“我要控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小小的一个男孩,本应该拥有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却要在祖国的大地上四处为家,去寻找他的家,何以为家啊。
“生了我,为什么不好好养我”。这个是印度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遇到的问题。其实这个“家”已经不是“家”了,父母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哭着反驳孩子“你有我这个处境吗?如果有条件,我也想过的更好,我也是这样长大的,我有什么错?”是啊,说到底,这是谁的错呢?孩子不能选择出生,但是父母可以选择“是否出生”。

父母与其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来,让他在这个世界上陪父母一起受罪,还不如就在他没出生前就扼杀在摇篮。用通俗的话来说,知道自己本身做父母没有能力,又没有经济来源就不应该让孩子出生在这现实的世界。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天真无暇的,不应该让他们过早的尝试进入社会。
  《何以为家》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家庭的想象,所谓的温馨港湾变得支离破碎。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归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何以为家》这部影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9的高分。我们称之为家的最初的名字是迦百农,耶稣布道的地方,但是当它在中国被释放的时候改变了它的名字。让我们思考一下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整部电影都围绕着这句话展开:“我要起诉我的父母生了我。”

一个小男孩,应该有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但要把祖国的土地到处找回家,找自己的家,怎么找家啊。“生了我,为什么不好好照顾我”。这是印度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面临的问题。事实上,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家”了,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哭着反驳孩子“你有我的情况吗?”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也想过得更好,我也是这样长大的,我这是怎么了?“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孩子不能选择出生,但父母可以选择是否出生。

父母与其辛辛苦苦地把孩子生下来,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和父母一起受苦,不如在摇篮里把他扼杀在摇篮里。用外行人的话说,孩子不应该在出生时就知道他们没有能力成为父母,也没有经济来源。孩子的童年应该是纯真的,他们不应该过早地进入社会。《何以恋家》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家庭的想象,所谓的温馨港湾变得支离破碎。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值得发展中国家儿童归属感的思考。

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说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就代表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家,我们应该看这个家庭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19-10-11
电影讲的是黎巴嫩的一户贫穷人家,10岁的男孩赞恩是家里的老大。都说人各有命,赞恩的命却烂透了。他的懂事,令人心疼。关于自己的生活,赞恩很少会去反抗,而一旦涉及自己的兄妹,他就像是付诸了全部的勇气一样。当妹妹萨哈要被父母强制嫁给邻居,赞恩帮妹妹制定了逃跑计划,在强势的父母面前,他用自己弱下的身体替妹妹挨打。妹妹萨哈还是嫁给了邻居,11岁的她后来被迫怀孕,大量出血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萨哈嫁给邻居,赞恩离家出走。离家的日子里,他遇见了一个黑人妇女,这个妇女同样命苦,没有身份证却诞下一名男婴,只能以黑户的身份给别人打黑工。妇女收留了赞恩,也算是一种交换,一个提供住宿,一个提供育儿服务。毕竟,赞恩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照顾人。惨事一桩接一桩,就像下不完的暴雨。黑人妇女某日因黑户身份被捕入狱,这样的不辞而别使得赞恩和男婴彻底被流放了。电影大部分镜头里,赞恩都在想方设法要活下去,但就像他曾经对待自己的兄妹那样,赞恩总是把男婴的需求放在首位:购买婴儿食品,偷奶瓶...穷途陌路的时候,他们被房东赶出来,赞恩就把小婴儿放在铁盆里,费力地拖着他走街串巷……父母的不负责任与自私,通通转嫁给孩子。明明有家,却一直在流浪,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母亲到最后又怀孕了,肚里的孩子又会重复赞恩痛苦的生活,绝望至极。
第3个回答  2019-10-18
这部剧的评分非常高,演的非常真实,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寻找心理归属感的好剧。
第4个回答  2019-10-21
一个房子并不能算作是家,他追寻的是心灵上的慰籍,如果找到不心理上的安慰,一个房子也不能让他当作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