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几大效应

如题所述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1、确定效应:
所谓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

2、反射效应: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应答时间:2021-04-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中文名
行为经济学
外文名
Behavioral economics[1]
隶属
经济学下属学科
类型
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
人物
阿克劳夫、史密斯、谢林
快速
导航
人物

前景理论

相关研究

人生态度

心帐理论

四大结论
概述
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2000-2005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至少有三位被视为“行为经济学家”——阿克劳夫、史密斯、谢林,以及至少有一位被视为是“计量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家——麦克法顿。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广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把五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1、“认知不协调-C-D gap”;2、“身份-社会地位”;3、“人格-情绪定势”;4、“个性-偏好演化”;5、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人物
2002年是个标志。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下称卡尼曼)和经济学家Vernon L. Smith分享了该年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芙莱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这是该奖第一次颁给心理学家,也是第二次颁给没受过正儿八经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上一次给了数学家纳什了,参见电影“美丽心灵”)从得奖那天开始,行为学(Behavioral science)正式走入大众视野里。多年来被经济学家们讽刺挖苦嘲笑的行为学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也结合经济学的内容,摇身一变成为行为经济学,并逐渐在世界上最好的经济系(比如哈佛的经济系)成为博士项目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前就是宏微观经济学加计量经济学)。五年过去了,行为经济学(含相关方法的实验经济学)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辐射到各商业分支功能如金融,营销和会计等方面的研究。

Daniel Kahneman
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下面就逐一介绍一下关键理论和关键人物。
说到行为经济学,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还有一个是他的老乡亲(都是犹太人)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卡尼曼和阿莫斯是老校友(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老战友(据说两人一起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扛过枪),两人最后都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教书,又成为老同事。
阿莫斯和卡尼曼两人合作了几十年,发了多篇文章,包括让卡尼曼得奖的那篇(1979年的Econometrica)。但为什么阿莫斯没得奖呢?阿莫斯没得奖主要是他于1996年就去世了,比一比熬到80岁总算得奖的科斯(张五常言必称的那位,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13年9月2日病逝,享年102岁)和84岁得到通知才走人的维克瑞(奖都没领就去世了),真是天嫉英才呀。
三号人物泰勒(Richard Thaler)1945年生人。看看行为学这几个牛人,一号人物卡尼曼已经获奖了,二号人物阿莫斯已经过世了,三号老瑞应该也能获个奖吧(201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和卡尼曼、阿莫斯不同,泰勒是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博士出身(74 Rochester)。但是他毕业后转身就挖起传统经济学的墙角 (主要是挖微观经济学啦。宏观经济学已经被Lucas他们在60,70年代挖塌了)。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挖得是不亦乐乎,终于把自己挖成了一代宗师:泰勒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创始人。
泰勒是禀赋作用提出人之一,前景理论他也有点小贡献,但是这些成就还不足以让他列为三号人物。泰勒的贡献在于,他于80年代初创立了能和前景理论媲美的mental accounting理论,即心理帐户理论(以下简称心帐理论)
俗话说,人人心里都有一本帐。泰勒说,不然,人人心里都有几本帐。此乃是心帐理论的核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3
首先,行为经济学是什么?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通过对个人及群体行为、心理、情感的分析,来解释与预判经济决策的学科。
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学假设(理性人、信息公开、市场有效)为经济决策的研判的前提,那么,行为经济学的意义并不大。

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信息无法完全公开共享,市场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对个人、群体心理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和群体的经济决策,但对于个人的研究是低效率的,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市场中的每一个人,基本都可以归类到一个特定的群体里。这个群体可以是同质群体,比如一百个经济学家,法官,或工人;也可以是异质型群体,即群体间的每个个体阶级、学识、收入等差异较大。

以群体决策为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有四个优点。
1、对于单独的个人,样本间的差异较大,难以进行分析比较。
2、当个人隶属于某个群体,他的行为会与群体行为趋于同步。如果群体中包含的人数足够大,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研究群体决策反推个人决策。
3、群体对于经济的影响远远高于个人。
4、群体鲜有理性的思维。他们服从于形象的、感性的、能引发联想的冲动或暗示,因而群体的行为是容易分析与预判的。

那么,我们便可以重新定义一种行为经济学:一门解释与预判不同的暗示对群体经济决策的影响的科学。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能应用于个人决策的经济学。

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学习,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预判特定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方或潜在投资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研究央行宣布降息会对散户产生什么样的信号(注意!要研究的不是央行降息后释放资金的走向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等)。
面对这个问题,不能完全按理性的思维来推理,因为市场不是有效的,群体也是不理性的。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应该着眼于散户群体对于这一信号的解读与可能产生的动作。然后,基于对庞大的散户群体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央行对证券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顺势配置相应的投资策略。
第3个回答  2020-10-13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经济学中的八大效应

1.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2.搭便车效应:是指个人支付本钱取得的收益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免费分享的现象。由于个人支付全部本钱而只享受较少的收益份额,因此集体中的理性个人没有动力去提供公共物品。并且组织规模越大,公共物品越是供货给缺乏。

3.二八定律: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4.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

5.“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6.棘轮效应:也叫制轮作用,其指人一旦形成某种消费习惯就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调整。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7.挤出效应:是指一个市场里,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变化,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基础,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挤出效应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突出表现在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

8.隧道效应: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收入差距会快速拉大,但整个社会可能对此持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大部分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自身也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
第4个回答  2020-10-13
效应论——破窗效应,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