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应当如何履职尽责做表率

如题所述

党员应当如何履职尽责做表率,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强化责任意识,以高标准履职尽责。党员应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2. 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党员应敢于面对,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不避重就轻。
3. 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党员应坚守党的原则,对党的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面对重大问题时,要立场坚定,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
4. 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党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5. 接受监督,自我修正。党员应主动接受来自党内外和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6.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党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败行为,以身作则,做到清正廉洁。
7. 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党员应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呼声,积极为群众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党员履职尽责做表率,需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在当今社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没有蓬勃朝气。生活的教训告诉我们,有的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自己朝气不足,暮气有余,身手未显志先衰,精神上吃了败仗,自己把自己吓住了。这样不仅不可能有所作为,而且还有可能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以微笑面对困苦,以自信战胜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一个党员与普通群众的不同。
昂扬锐气,就是勇往直前的气势。青年毛泽东阅读一本西方哲学家的著作时,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这样一种“因为有阻力所以更有动力”的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锐气,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不断取得胜利的可贵精神品质。如果说昂扬锐气什么时候都需要有,那么在改革开放、开拓前进成为生活主旋律的时候就更加需要。具有昂扬锐气的人,既不会因为有难度就不进取,也不会进了一步就停止,而是总在不断进取,不断地有所作为。
纵看历史,横看周围,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和背景之下,为什么有的人朝气蓬勃,锐气昂扬,而有的人就暮气沉沉,畏葸不前?为什么有的人到老年还壮怀激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同在困难面前,为什么有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有的就遇难而退,不堪一击?同在金钱、物质、名誉、地位面前,为什么有的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有的则昏昏然是非不辨?同在歪风邪气面前,为什么有的刚正不阿、顶风斗邪,有的却胆小怕事,甚至同流合污?根子在思想,在世界观、人生观,在于有没有浩然正气。 “无私无欲,喜气洋洋;追名逐利,终日惶惶。”,浩然正气的源本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攻坚,是一个考验:发展加快,也是一个考验:面对功名利禄,更是一个考验。考验什么?考验我们的党员干部身上有没有一股浩然正气。
人不能没有一股子气,干事业不能没有一股子气。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在忠实积极的共产党人身上,这股气就是朝气锐气正气。如何体现出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让群众在他身上看到这三种优秀的品质。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大量的存在,一个共产党员应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会碰到许多现实问题。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一些所谓不公正、不公道、不合理的问题。有才华、敢创新的人可能会受到埋没;坚持原则、任劳任怨的人可能会遭到非议,甚至误解。但这不是主流,切不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敢不敢直面社会现实,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缺乏主见,随波逐流,显然要不得;自视清高,脱离群众,脱离社会,也不可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更不应该。
只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直面社会,把握自我,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进而施展才华。因此,党员同志必须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做到宠辱不惊,努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为推动社会进步尽一份力量。
“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机遇、名利问题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机遇向来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早准备,多积累,打下坚实根底,才能获得机遇,抓住机遇。在机遇面前还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对待名利要有一颗平常心。古人讲,要淡泊明志。淡泊,主要是淡泊名利,淡泊了才会志存高远,顽强奋进。因为名利往往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常言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屡受挫折,烦恼重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感觉良好,往往会导致自律不严,甚至会怨天尤人。正确对待自己需要经常放两面镜子:一是以人为镜,把群众当作镜子,把先进人物当作镜子,求客观、寻不足,知长短、争上游;二是以章为镜,把握住法律、道德、纪律这三道防线,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自身的人格力量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更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信任。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把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将是终身的事情,需要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不仅要学到真知、掌握技能,更要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习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读好无字之书,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运用、检验、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其次共产党员要做到做人扎实,做事踏实,才能其行将远,其行将高。首先是思想实,也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干一项工作不投入进去,入痴入迷,就难入佳境,难创佳绩。年轻人人多思维活跃、知识而较宽,但如果仅有知识而没有理想和事业心,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知识只能是一种摆设,而不可能转化为能力和效益。只有把知识和理想结合起来,和事业心结合起来,和扎扎实实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所进步,有所作为。对于年轻的党员同志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行动要实,也就是要重实干,求实效。列宁讲,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品尝成功的果实,成就一番的事业,真正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佩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