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审美特性

如题所述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不然,爱情的审美是个人和环境影响的,爱情是心灵的慰藉,爱情不同于亲情友情,亲情最淡,也最绵长,无可替代,但是有时候可以不放在第一位,可以补救。永远可以回归。 友情最浓,也最深沉,可能淡化,但不能忘却,有时候会变质,甚至逆转,但是基本可以依靠。

爱情最烈,也最容易改变,时间会冲淡但是如果真爱就不会消失。问题是可以替代,不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都能靠得住。 不同情况,三者重要程度不同。以一生为总体考虑,你永远能够拥有的顺序就是题目的顺序,你感觉最明显的顺序就是正好相反的顺序。你不能切断的是亲情,不能忘却的是友情,刻骨铭心的是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4
爱情是个非常奇妙的领域,爱情的审美特性尤其具有一种玄奥与神秘意义。本文拟探讨一下爱情的审美特点,以期在爱情的认识上能对人们提供帮助。
一、 相互认同:爱情审美的认识论意义
在审美判断、审美评价活动中,人是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来衡量和确认对象的。具体地说,只要客观对象的本质和特点等符合人的审美观念,人就认为客观对象美,就给客观对象以美这样由衷的审美认识、审美反映、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这里,客观对象的本质和特点等符合人的审美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意义讲,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深刻认同。爱情审美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意义上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对贾宝玉、林黛玉的初次见面是这样描写的: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们彼此都获得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异样感觉。作品描写的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里具有普遍性。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意义讲,这种“似曾相识”的异样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美学家蔡仪这样讲:“男人心目中的美女人,女人心目中的美男子,偶然见到合意的对象,往往是一见倾心,感到确实是非常之美。小说中、戏剧中描写这种情况的很多,《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想,贾宝玉也想,他们同时都想,好象在那里见过。实际上是平时生活中得到的一种美的观念,就是对方那个样子,因而就相爱。”①“平时生活中得到的一种美的观念,就是对方那个样子”,这不就是指,自己的审美观念认同了对方,认同了对方的面貌、气质或神态吗?可见,这种“似曾相识”的异样感觉,就是一种认同,一种深刻的感受上的认同。正是这种深刻的感受上的相互认同,构成了爱情审美的认识论意义。
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为爱情审美的这种认识论意义提供了证明。
德国《彩色画刊》1996年1月11日在《一见钟情有科学根据》一文中报道:“科学家对产生爱情的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瞬间产生的爱情不再是秘密: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的情况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就像把数据储存在软盘上一样。”“年龄越大,脑子里的这个图象就越具体。在第一次目光接触时,眼睛就把捕捉到的有关对方身高、体型、眼神、头发的颜色、发型、风度以及服装等最初的信息,以时速432公里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特征与所储存的理想条件越是吻合,大脑发出的信号就越是强烈:这就是爱情!”②
这一新的研究成果不就充分揭示了,男女双方的面貌、气质或神态等都与彼此的审美理想、愿望和要求等(“理想条件”)相一致,相契合,从而彼此之间才会由衷地感受到对方美,感受到对方的魅力吗?而从认识论意义上讲,这仍然不外是一种彼此感受上的相互认同。在这里,我们应努力避免那样一种狭隘理解,即认为这种“相互认同”仅仅只是反映和体现在人的外在体貌方面,它无关乎人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实际上,人的外在体貌不是脱离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而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和休戚相关的,因而这种“相互认同”就不但包含了对人的外在体貌方面的认识,而且也包含了对人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它毫无疑问是作为一种综合效应而显现、而存在的。
  二、彼此统一:爱情审美的本体论意义
  爱情中的男女双方为什么都强烈地认同对方,视对方为最美呢?进一步揭示这个问题,我们对爱情审美的探讨就直接深入到了本体论。我的看法是,男女双方具有一种本质上的联系或统一性,即审美价值,这就构成了爱情审美的本体论意义。
首先从逻辑上讲,如前所述,人的审美观念是人衡量和确认客观对象美与不美的主观尺度或意识标准。因为人的审美观念总反映和体现着人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个性和审美趣味等,因而由人的审美观念所确认的这种特定的客观对象,亦即审美对象,就必然从现实上与人之间具有着一种本质上的联系或统一性,即审美价值。试想,如果它与人之间不具有这种本质上的联系或统一性,即审美价值,那么反映和体现着人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个性、审美趣味等的这种审美观念怎么可能从容地接纳它和认同它呢?而爱情中的男女双方都强烈地认同对方,以对方为最美,反映在本体论意义上,他们也就必然会具有一种本质上的联系或统一性,即审美价值。
第2个回答  2020-09-14
人生而在世只有两个永恒的追求——生存与繁衍,翻译成人话就是食色性也。远古人类的审美也绕不开这两个主题。在寻找食物上,他们应该偏爱色谱上由橘偏红的部分,因为这个跨度的颜色代表了成熟的果实与火光,而这两项东西也同时意味着生命、温暖与安全(火可将猛兽赶跑)。在生育上,有出土文物如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间接证实了,他们有生育崇拜。远古人类新生儿存活率低,豆大点儿事都会绝子绝孙,因此对是否能配对上健康女性怀上并产下足够健硕的后代一事格外重视。过于羸弱纤细的女性意味着更高的流产率与新生儿夭折率,因此,你将看到图中相当夸张的巨乳与丰臀比例——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事实上,人类的审美是不断随生存环境改变的。有学者怀疑上图维纳斯制作的年代仍处于母系社会。当时的人类依靠狩猎与采集维生,男女均工且女性贡献更大(采集所得较狩猎稳定,同时女性在生育上有显著付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审美观毋需刻意讨好男性。农业革命之后,情况开始有所改变。农耕社会需要大量的体力投入,此时男性的收入所得与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由此开创了父系社会。加上后来部落与部落之间爆发战争,社会对男性与女性分工上的要求更明确,促使大小事情效率最大化,为下一代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这一切发展的痕迹,依然深刻于现今的社会,如男女同工不同酬、大力打压性别认知障碍族群等。此外,父系社会也明确要求女性应该扮演柔弱与顺从的角色。审美上除了提供健康优良的基因的前提外,还多了一项——如何证明女性自身反抗性弱,更擅于沟通以凝聚部落中的力量,来保障后代获得很好的照料。这些要素都指向了女性特质明显的雌性——大眼睛意味着更短的眉弓,暗示其祖辈更多是通过合作而非暴力解决问题,提高存活率(对比男性则是眉弓越明显越好,证明祖先会打架,武力值max,能更好地保护部落)。瓜子脸则指向女性第二性征出现时,荷尔蒙水平影响脸部骨骼的发育,因为下巴越尖代表越温柔,易于沟通。其他的因素如柔顺的长头发、曼妙的腰臀比,都指向健康的基因,以及该雌性未怀孕的状态(参考资料:陈巍学基因)。在这里,我要不厚道地贴一下志玲姐姐的照片:这一对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当然,现今社会的婚姻还受很多人文因素的影响。作为我多年的女神之一,还是深深祝福志玲姐姐婚姻美满~(求生欲max)就这样,身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更愿意相信爱情只是一场错觉。每一场死去活来的爱情,都在为基因的传递作嫁衣裳。而在这一场生存的军备竞赛中,审美更像一名旁观者,默默地见证人类挣扎求存的渴望。补充:评论区有人提出了很多疑问,我回来看了正文之后,确实发现了很多没解释清楚的地方。我会着重几个方面解释,并在日后较不忙的时候补充更多资料。最重要的前提:我的回答切入的角度较侧重于生物与演化学,并没有涵盖更多的历史与文化因素,因此只能是一个参考,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可能性,尤其是同性恋的部分。一、关于眉弓与脸型的解释:除了文中提到暴力、竞争的选择压力,眉弓和脸型的形成也与性激素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女性的眉弓与脸型与男性相较之下都会柔和很多。这不仅仅是反映了那段母系(纽带)社会的合作事件,能从侧面透露一个人的性激素水平。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高于雄激素,除了攻击性低外,也显示她更容易受孕。医学上,我们有PCOS(多囊性卵巢综合症)这样的例子,证明体内雄激素过高的女性更倾向于不孕。同样的,这段解释也是就一个群体的普遍性总结,并不意味一个方脸的女性=不孕,请各位不要误会。二、关于母系社会的定义:有不少人提醒我这个概念的局限性,我认同「纽带」这个说法。同时我在文中也没有提到母权。一个两性地位平等的社会,雌性确实不需要在审美上迎合雄性,这与她们是否掌权控制该社会没有关系。另外,关于采集是否更适合女性,或采集所得是否比狩猎更稳定的问题,我想后者的逻辑是挺明显的,因为植物不像动物会逃跑。狩猎相较于采集,是风险更高的活动。即便男女在狩猎与采集上均工,女性因为有生育期等因素,仍会比男性负责更多的采集活动。三、关于同性恋:评论区有一两个提及同性恋的留言。其实我在正文中也有说了,时至今日,我们仍在打压性别认知障碍族群。我希望大家明白,有性生殖是生物体在演化上的生存策略。演化是无意识的,不存在优劣的概念,只有适不适合。男性的Y染色体是后来才演化出来的,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也有可能会消失。不管是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双性恋,不存在谁高谁低,该或不该的问题,也不存在谁占有了谁的资源的问题,请不要用我文中的观点来曲解同性恋。第四,文中描述父系社会以后的事,时间跨度延续到了现在。当初写这段是为了与远古时期的审美做个对比,但因没有注明而造成了一些误会,很抱歉。写这一段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希望大家对「外貌」这件事,有更深入的了解。评论区中有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就是个体意志不永远与基因的目的一致。任何指向生育的审美标准,都是基因在驱动个体做出选择。自从智人演化出思考能力以后,我们也开始拥有了不当基因的工具的选择权。我再强调一次,演化是无意识的,不存在优劣的问题。我实验室中金发碧眼的同事也有家族遗传的风湿免疫问题,亚洲人因血栓问题而死亡的风险也比欧洲人低很多很多。因此,无论是你的样貌,你的体态特征,你的基因中的一切一切,你今天能站在这里,就是演化路上的胜利者。末了,我在提交前看到了一个新评论——没错,我说的确实没办法解释同性恋现象,因为我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因素都囊括进来讨论,请大家在看科普文章时,也不要抱着寻找一个论点就能完美解释所有现象的想法。科研道路上,我们都是不断建立学说,再推翻,再修订,没有人能从一开始就站在上帝视角来推论,除非他是上帝本帝。
第3个回答  2020-09-14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一方面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和温情脉脉的爱情氛围;另一方面,这些爱情意象也展示了可贵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作为一个诗歌的舞台,《诗经》承载了极其壮阔的文化景观,展示了几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爱情意象,这些爱情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经》爱情诗的文学地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相通,它诉说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经》305篇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约有七十余首,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很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诗经》开辟了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已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情感热烈。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爱情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的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

其次,《诗经》的爱情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例如:《邶风·静女》,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洽;第三章写姑娘向男方赠送礼物,男方却如获珍宝。这些情节都非常充满故事性。《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诗中的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个故事完整而生动。这些爱情故事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诗经》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时十分传神。如《陈风·月出》,把男女双方月下相思,既尴尬又欢喜的心理写得很逼真传神;在《郑风·子衿》中: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伙子是如此的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二、《诗经》的爱情意象演绎了别拘一格的情感

在《诗经》中所描写爱情诗,大都采用朴素平凡的自然物来作为爱情的意象。一花一草,一个景象,一个信物,虽然简单渺小,却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的真情传达。这些朴素爱情意象的应用,不但使诗歌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经》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1. 鸳鸯戏水、温情脉脉

鸳鸯戏水是爱情的象征。古文化中以鸳鸯作为爱情意象的作品有很多,但最早的应首推《诗经》。《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出现了鸳鸯的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采用鸳鸯的意象,显得温情脉脉。《诗经》中用鸳鸯作为爱情意象还有《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里是用鸳鸯作为爱情的祝愿。鸳鸯意象的产生,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故事增添了活力。

2.杨柳依依、情丝悠长

杨柳传情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杨柳的意象也最早在《诗经》中出现。《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意思是: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轻风飘拂,像是依依不舍,而今日我又来到这里,这里雪花飘零,淫雨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里通过昔盛今衰对比,强调突出眼前的悲凉。这杨柳的意象,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思念爱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 水波漫漫、情意无限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水的意象。男女约会、情人提婚选择的地点总是在河边,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如淇水、溱水、洧水和扬之水等。《蒹葭》描写的一个痴情人在恋爱中的心理和感受,利用漫漫之水这一意象,使寻找心上人的路途变得艰难又漫长。《郑风·溱洧》写男女恋情,也是先以水起兴。《诗经》中这些水意象的大量运用,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折射出了当时男女青年的内心情感。

4.芍药芬芳、春心荡漾

《诗经》中的芍药也是爱情意象的代表。《郑风·溱洧》这首诗写的是士女们三月上巳,在水边修禊时的戏谑场景。“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长。芍药芬芳,更是令人春心荡漾。

三、《诗经》爱情意象的审美价值

《诗经》中的爱情意象都采用自然生活原型加以表达。这种原始意象,以其独特的观念,表达了生活的愿望和情感。这些独特的爱情意象,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反复出现,构成了中国诗词的独特的意象系统,形成了深远的意境。毫无疑问,《诗经》中的爱情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1. 淳朴清新的自然美

《诗经》中的自然景物是简单朴素的。《诗经》通过天象、地理、草木、鸟兽、昆虫等随处可见的自然物意象来表现情感,让我们尽情领略大自然的淳朴之美。这些原生态的意象完全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这些爱情意象还散发出清新之美。那秋水、蒹葭、白露、明月、杨柳、雨雪、春阳、黄莺,等等,向人们展示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风情,它是当时人们生活本来面目的记录,也是实实在在民俗风情的演绎,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好场景。这些爱情意象宛若一幅幅乡村田园生活的风俗画长卷,形象具体生动,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散发出淳朴清新的自然美。 2. 率真大胆的人性美

《诗经》爱情意象,表现得是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突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展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诗中利用鸳鸯这一意象表达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显露。这种表面看来的比兴手法,显然是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能,即异性之间的吸引与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简单的生理联想上升为男子对女子复杂的心灵倾慕,淑女“窈窕”,不仅赞美女性体态,而且也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从《蒹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爱情的执著的追求和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与率直。还有,《国风·有梅》中写道:“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令兮! 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采梅子时所唱的一首情歌,也是少女渴求爱情的自然流露。《有梅》表现了诗中的少女急切的心情且又不失自尊自重。把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坦诚、率直的性格表现得生动感人。

3. 纯真浪漫的情感美

《诗经》中的这些爱情意象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心灵深处活泼烂漫的一面。《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篇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巳日男女聚会之事。诗中以水、芍药等作为爱情意象,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把青年男女活泼可爱,烂漫自由的心绪暴露无遗。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男女之间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这样的情感既大胆直露,又纯真浪漫。

4. 惝恍迷离的意境美

《诗经》中的许多爱情意象形成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如千古佳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以水作为意象,如此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字,营造了若隐若现、惝恍迷离的美妙意境。那秋水、那蒹葭、那伊人,都似笼罩在轻纱般的薄雾中。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是一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水意象的运用,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

5. 温情脉脉的婉约美

《诗经》中的爱情诗以自然意象作为起兴的手段,将当时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融入诗中,使得充沛的情感和自然紧密结合,营造出温情脉脉的氛围,具有婉约美的一面。如《郑风·野有蔓草》则将整个故事场景放在了春意盎然的郊外,以蔓草作为爱情意象,叙述了芳草萋萋,莹露点点的清晨和一位美丽女子的相遇。这种比兴,借助于草木鸟兽等一系列的意象,使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息息相通的亲密关系,体现了温情脉脉婉约美的风情。《陈风·月出》则是写皎洁的月光下,体态轻盈的美人姗姗而来,无需多言,只需一轮明月,一个美人的剪影便能构成一幅最生动的画卷,无比的温和轻柔。

《诗经》中的爱情诗,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诗经》中的爱情意象,开拓了爱情文学的先河,传承了绵绵不绝的爱情文化。《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既自然清新,又朴素真实,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几千年来,这些爱情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传承了中国的数千年灿烂文化,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收起
大家还在搜
爱情意象
诗经中的色彩
诗经的审美价值
表达爱情的意象
意象的审美价值
诗经作文
诗经中爱情意象
诗经的价值功能
请谈谈诗经的审美价值
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
《诗经》的审美价值
举例说明诗经的审美价值
代表男女相思的意象
爱情闺怨诗常见意象
简述诗经的文化价值
《诗经》中有理想色彩吗
代表爱情的意象诗词
表示 爱情 相思 意象
楚辞和诗经体式上的异同
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诗经爱情诗的研究价值
诗经和楚辞的异同1500字
《诗经》爱情诗的意境
歌颂爱情的诗经古诗词
诗经中写色彩美的诗
论诗经的艺术价值
论诗歌艺术的审美价值
楚辞对诗经体式的发展
爱情诗常见的意象
古人表达爱情的意象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降雨
16000年前人头骨化石
陈数老公回应
张小龙向沈梦辰道歉
霍启刚祖母病逝
大连海关私放查封凌志
高校回应围观王俊凯
孙俪为妹妹入学送行
李现给腹肌打码
小山村考出40位硕博
走出足疗店倒地身亡
云南保山拍到云猫

相关推荐
《诗经》婚恋文化的审美价值
更体现爱情的含蓄美与朦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 深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的咏歌,各言其情也.”《诗经》的爱情诗是普通平民思想...

诗经爱情诗研究
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加以简要分析.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女相恋的诗歌,其中《周南关雎》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的当代价值,欢迎大家阅读! 如今,《诗经》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被...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 爱情是文学作品 中一十永恒的主题.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很走比重.本文通过时《诗经》爱情诗的详细解读.重温了远古人类单纯蔓好、真孳自然的爱-隋生活.领悟...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
本文将具体地分析诗经时代的婚恋诗体现的审美追求和爱情表达的特点. 一、直接表达情感的坦率美 《诗经》并非就如孔子所说的“温柔敦厚”.这四字的概况其实是把“爱”扩大
第4个回答  2020-09-14
爱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是指人主动或自觉地以自己或某种方式,珍重、呵护或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某种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
“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它包含了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是关心,是帮助,是你在受伤时,对方会为你心疼。
“爱”是一个人把对方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人,并希望成为对方最重要的人的欲望。
“爱”是把对方放在自己心上 爱可以有很多种,例:爱人 亲人 。思念,韵味着他(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