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历史上有哪4位名臣功高震主,最后不得善终的是谁?

如题所述

秦国是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在战国初期之时,秦国却是最弱小的,甚至差点被强大的魏国给灭了;但后来秦国强势崛起,南征北战、东攻西讨,不仅开疆拓土,更关键的是抢夺了不少优质资源;但是在这期间,除了秦王的英明神武,能臣名将的付出也很重要,而这期间,出现了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而这里,就来看看这四位名臣的结局如何吧。

第一位:商鞅



商鞅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性人物,在秦孝公之前,秦国纯属穷兵黩武,越打越穷,越打越弱;吴起为何能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新兵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有数量没质量。秦孝公继位后,感觉秦国再不来此彻底的改变,秦国就完了;后来历经千辛万苦,才从魏国将商鞅“挖”了过来,对秦国进行彻底的改革。

但是要进行改革,就得给权,可以说,商鞅在秦国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不过商鞅变法也的确给力,短短十余年时间,秦国一跃成为强国,而且还击败了魏国,夺取了重要的河西之地。但在秦孝公去世后,功高震主且位高权重的商鞅就倒霉了,不是说秦惠文王没有容人之量,是因为商鞅影响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无法真正掌权,所以商鞅就这么被害了,死后还被车裂……

第二位:魏冉



魏冉是谁?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不认识魏冉很正常,因为他前有商鞅,后有白起,夹在中间的确难受;但并不能说魏冉不行,魏冉的能力,在整个秦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前五的存在。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但魏冉能身居高位,靠的可是实力,秦昭襄王之所以能继位,与魏冉的帮助有极大的关系。

而魏冉之后的地位也对得起他的付出,政界军界都是“二把手”,权力仅次于秦昭襄王;虽然魏冉贪得无厌,但能力还是有的,他保举白起为将,而后与白起联手,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后因范雎来秦,范雎以“三寸不烂之舌”,让秦昭襄王开始怀疑魏冉,并最终将魏冉罢官,后魏冉在封邑忧愤而死。

第三位:白起



这要说的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名震千古、千古名将白起了,白起是魏冉提拔起来,算是魏冉的亲信;白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说他是秦国第一战将是毫不为过的;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敌过百万。

白起的能力和功绩是没得说的,但白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小心眼”又贪财的应侯范雎;白起本来就是魏冉亲信,范雎把魏冉弄下去了,所以白起对范雎很不满,加上居功自傲,所以两人很快就起矛盾了;而两人的矛盾激化,还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趁势一举灭了赵国,但因范雎收了赵国贿赂,导致白起功亏一篑;后秦昭襄王发兵再攻赵国,白起耍小脾气不去领兵,而且在前线战败后,白起还说风凉话,最终,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加上范雎进谗,白起被赐死于杜邮。

第四位:王翦



王翦是战国末期最有名的名将之一(另一个是李牧),王翦自幼爱好兵法,后侍奉秦王政(秦始皇);在秦王政做好一统天下的准备后,王翦作为秦王政最信任的武将,自然义不容辞的领兵出征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而且王翦在灭楚国时,也耍过小脾气;他要兵六十万,秦王政不敢给,他就辞官回家了。后因李信兵败,秦王政又不得不把王翦请出来,而且还应了王翦的要求,给了六十万,这是何等的信任和魄力?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显然没有,大军还没出出关,王翦就找秦王政要了五次封赏;下面的人都很担心,但王翦自有解释,因为这恰恰是王翦的聪明之处,以要封赏的方式,打消秦王政的顾虑。



所以啊,在秦国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中,唯有王翦一人得以善终;而商鞅,则是没办法,权势和威望都太大,除非秦孝公比他活得久,不然换任何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君主上位,商鞅都没有好结果;而魏冉,除了范雎的进谗外,与自身的缺陷也有很大关系;最后就是白起,怎么说呢,白起之死,的确可惜可叹,但又一点都不意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在秦国历史上4位功高震主的名臣笔者认为是:白起、商鞅、吕不韦、王翦。

1.大名鼎鼎、名震千古、千古名将的白起

,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说他是秦国第一战将是毫不为过的;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敌过百万。白起的能力和功绩是没得说的,但白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小心眼”又贪财的应侯范雎。后秦昭襄王发兵再攻赵国,白起耍小脾气不去领兵,而且在前线战败后,白起还说风凉话,最终,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加上范雎进谗,白起被赐死于杜邮。

2.商鞅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性人物,在秦孝公之前,秦国纯属穷兵黩武,越打越穷,越打越弱;秦孝公继位后,感觉秦国再不来此彻底的改变,秦国就完了;他就从魏国将商鞅“挖”了过来,对秦国进行彻底的改革。商鞅变法也的确给力,短短十余年时间,秦国一跃成为强国,而且还击败了魏国,夺取了重要的河西之地。但在秦孝公去世后,功高震主且位高权重的商鞅就倒霉了,不是说秦惠文王没有容人之量,是因为商鞅影响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无法真正掌权,所以商鞅就这么被害了,死后还被车裂……

3.吕不韦,原为卫国商人,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他曾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当庄襄王去世后,他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但他没能激流勇退,后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被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4.王翦是战国末期最有名的名将之一,在秦王政做好一统天下的准备后,王翦作为秦王政最信任的武将,自然义不容辞的领兵出征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成功后的王翦就找秦王政要了五次封赏;下面的人都很担心,但王翦自有解释,因为这恰恰是王翦的聪明之处,以要封赏的方式,打消秦王政的顾虑。后来他隐身而退,得到善终。

总之,在秦国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中,唯有王翦一人得以善终!

第2个回答  2021-01-27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乱不休,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不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存下去,因此最终剩下相对强大的战国七雄,今天小编要介绍的人物是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不可磨灭的显赫战功,是百年一遇的将才,但这四大名将最后却只有一人得到善终。

一、白起

白起生年不详,祖籍秦国,秦昭襄王在位时开始率秦国军队征战六国,那个时候秦国在商鞅变法下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击败韩魏联军二十多万,一战成名,公元前281年,白起开始攻楚,一度攻占楚国都城,楚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61年,白起在长平之战重创赵国,正当白起准备灭掉这些被他打得元气大伤的国家时,因秦昭襄王没有采纳白起的判断,令秦军大败,秦昭襄王把责任归咎于抱病不起的白起,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赐白起自杀,一代名将就这样冤死,白起号称“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二、王翦

王翦生年不详,祖籍秦国,秦王嬴政登基后被起用,嬴政继位后,秦国国力进一步加强,由于早年白起的征战, 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四国国力已大不如前,王翦成为秦军统帅后,从公元前228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王翦与其子王贲先后率军灭掉除韩国之外的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为秦国统一中国立下不世之功,其功绩甚至可以用功高震主形容,根据史书记载,秦灭六国后,王翦急流勇退,辞官归里,最后得到善终。

三、廉颇

廉颇生年不详,祖籍赵国,与白起是同时期的名将,与白起相比各有千秋,著名成语“负荆请罪”中的主角就是他,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大败齐国军队,开始崛起,他最著名的战役是公元前261年的长平之战,对战双方的统帅就是秦国的白起和赵国的廉颇,此战廉颇的正确固守,令秦军一直未能彻底击溃赵国,但在公元前260年,赵王听信谗言,罢免廉颇,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赵国在长平之战被彻底击败,没能恢复过来,廉颇也因为被罢免,抑郁得病,不久去世。

四、李牧

李牧生年不详,祖籍赵国,与王翦是同时期的名将,与王翦相比各有千秋,他早年因抗击匈奴的入侵而名声大震,令匈奴很多年都不敢进犯中原地区,后来率赵国军队抵抗秦军进攻,多次成功击退秦军,与王翦棋逢敌手,但由于赵国国力不济,与秦国交战逐渐处于劣势,公元前229年,王翦认为消耗战对秦国也很不利,于是用反间计,令赵王猜忌李牧,最终赵王下令处死李牧,一代名将就这样冤死,赵国没了李牧这个顶梁柱,不久之后就被秦国一举灭掉。

以上就是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大名将”,虽然每一位都是百年一遇的将才,为国家鞠躬尽瘁,但最终除了功高震主的王翦得到善终,其他三人白起、廉颇、李牧都没有善终,不得不说历史真的让人感概。

第3个回答  2021-01-28

在这里说的功高震主却得善终,我认为,不仅仅要死的风风光光,还要子孙后代不受清算,自己名气也没受损失。因此,魏征、霍光、张居正、多尔衮等人就不符合这个标准了;像霍去病这种,二十三岁就暴死,死后就被夺掉封爵的也不能算。粗粗算一下,大约有这些人

1、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他死以后,不要国家一切抚恤,只把武乡侯的爵位留给了儿子诸葛瞻。而诸葛瞻也真没辱没自己武侯的封爵,和自己的儿子为蜀汉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可谓三代满门忠烈。


魏冉是谁?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不认识魏冉很正常,因为他前有商鞅,后有白起,夹在中间的确难受;但并不能说魏冉不行,魏冉的能力,在整个秦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前五的存在。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但魏冉能身居高位,靠的可是实力,秦昭襄王之所以能继位,与魏冉的帮助有极大的关系。

而魏冉之后的地位也对得起他的付出,政界军界都是“二把手”,权力仅次于秦昭襄王;虽然魏冉贪得无厌,但能力还是有的,他保举白起为将,而后与白起联手,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后因范雎来秦,范雎以“三寸不烂之舌”,让秦昭襄王开始怀疑魏冉,并最终将魏冉罢官,后魏冉在封邑忧愤而死。

第三位:白起

这要说的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名震千古、千古名将白起了,白起是魏冉提拔起来,算是魏冉的亲信;白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说他是秦国第一战将是毫不为过的;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敌过百万。

白起的能力和功绩是没得说的,但白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小心眼”又贪财的应侯范雎;白起本来就是魏冉亲信,范雎把魏冉弄下去了,所以白起对范雎很不满,加上居功自傲,所以两人很快就起矛盾了;而两人的矛盾激化,还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趁势一举灭了赵国,但因范雎收了赵国贿赂,导致白起功亏一篑;后秦昭襄王发兵再攻赵国,白起耍小脾气不去领兵,而且在前线战败后,白起还说风凉话,最终,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加上范雎进谗,白起被赐死于杜邮。

4、徐达:当之无愧的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四百年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大功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在大杀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善终(不是吃烧鹅死的),其子徐辉祖也是一代名将,女儿徐皇后更成为了国母加太后,可谓荣宠备至。

所以啊,在秦国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中,唯有王翦一人得以善终;而商鞅,则是没办法,权势和威望都太大,除非秦孝公比他活得久,不然换任何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君主上位,商鞅都没有好结果;而魏冉,除了范雎的进谗外,与自身的缺陷也有很大关系;最后就是白起,怎么说呢,白起之死,的确可惜可叹,但又一点都不意外。

第4个回答  2022-02-11
四位的话我觉得1是商鞅 2是白起 3是李斯 4是吕不韦。商鞅变法名垂古今,最后战死于封地商於,死后还受车裂酷刑。可谓不得善终! 白起秦国战神,武安君,长平一战杀死赵国几十万降卒,最后被昭襄王赐死。 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设郡县废分封,功劳巨大。最后却死于赵高之手,被腰斩于市。最后吕不韦,一手策划秦庄襄王回国继位,灭东周,写吕氏春秋,最后被流放蜀地,饮鸩自杀。其他的好像没有不得善终的吧?张仪最后回到魏国,当了两年丞相老死的,魏冉最后被贬于陶邑,说是被贬,走的时候拉着几辆马车的珠宝,陶邑又是最富庶的地方,这能叫不得善终?范睢最后也是被贬封地,没有被杀,因病去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