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寒窗苦读的诗句”

就是适合引用于简历里的诗句,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实个人觉得这句不太合适)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地来到,所以说,在痛苦中磨练自己,生命之火花才会闪烁。

2,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时间宝贵就像金子一样,应该珍惜。

3,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意思是少年时的辛苦勤勉将终身受用,然而要学有所成还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扩展资料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代的时候,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坚持不懈地苦读,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借着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些文人学子苦读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的名言,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朱熹解释说:“优,有余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读书人如果有余暇时间,应该去做官,检验平时所学。子夏在这里提出了政府官员要终身学习的主张,强调学习和时间要结合。  

但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形成以前,读书做官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科举取士的到来,读书做官的观念才开始一步步深入人心。

科举时代,读书、及第、做官成为广大读书人的追求,这个时候的启蒙教育也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窗苦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棉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寒窗苦读,今朝学子试身手;锐意勤工, 来日青松作栋梁。

或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闽南俗语,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