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差别有多大?

如题所述

上大学和不上大学,思想层次有区别。

天我说我们希望是橘子,但是大学却是苹果树,那么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呢,而且还要尽可能地上好大学呢?原因很简单,上大学不仅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增加很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如何通过大学教育把自己往精英方向培养

我们先看看第一点,如何通过大学教育把自己往精英方向上培养。底层人士进入中产阶级的捷径就是在大学里学好专业技能,而中产阶级想进入精英阶层,除了做到这一点,还要进行博雅教育。除此之外,上大学很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格局。格局不大,人就走不远。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曾经在中国股市上能呼风唤雨的散牛。据他讲,在2000年的时候,他的钱比马云不知道多几百倍,到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时,他的财富也比马云不知道多多少,可是今天他的财富只有马云的百分之一。短短十几年,进步差出了万倍,他觉得自己也很用功,但不知道为什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很困惑。我问了一下他的情况,据他讲,他过去在股市上可谓翻云覆雨。当他讲到他每次怎么坐庄洗劫那些散户赚大钱时,总是眉飞色舞。发现了几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机遇和房地产高收益的机遇,他是完全踏空了。但凡在这上面做点什么事,都会有很好的收益。其次.他辛辛苦苦低买高卖,一笔一笔地挣钱,就算百战百胜,也都是在做加法,钱积攒的速度是1,2,3,4,5一一呈线性增加。马云呢,每年的业绩是成倍增长,是在做乘法,钱积攒的速度是1,2,4,8,16…一呈指数增加。


还有,他受的教育太少,只是初中毕业,后来又不喜欢读书。他为了给自己贴金搞了一个高学历,花钱请人替他到商学院骗了一个EMBA,但是自己不但没有学到东西,而且也没有去上学和大家交流,因为用他自己的话讲,一坐到教室就犯困。所以他这辈子就这个命了,因为有两个致命伤,格局太低,见识太浅。每个月辛辛苦苦做仓,一支股票赚个50%就卖掉,也不问问那家公司的业务到底有没有前途,遇到一两次股灾,就会把你洗劫一次,然后又回到原点重复,这是格局低,因为他的投资仅仅是为了那50%的红利。至于见识浅,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中国大的机会在哪里,重仓了一大堆家电的股票,而家电这个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越来越低的。他讲,之所以看中家电,是因为当初他靠改革开放初期的价格双轨制(即国家规定的出厂定价和市场实际售价之间的差异)捞到了第一桶金。这就是见识的问题了,因为他没有办法学习到新知。


怎样增加自己的格局和见识

怎样增加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大学。提高自己格局和见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生活。哪里这样的入最多呢?大学里,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比较优秀的人。为什么要争取上名校呢?不仅仅是硬件条件好,而且是因为那里的老师和同学好。如果想在二流大学达到一流大学的教育效果,关键是在二流大学里自己找到,并融入一流人才的圈子。其实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提高自己格局和见识的方法。如果连大学都不上,提升格局和见识一定是事倍功半,因此我很不建议大学生退学,因为不在自己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塑造自己,将来自己定型了就很难改变。


通过学习一种技能达到两个目的

上大学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学习一种技能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有一个在未来社会上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能力,这对于底层人士晋升到中产阶级非常重要。


其二,通过掌握一种技能,证明自己有学习能力,能够获得成功,这样只要一个人走出校门后有上进心,就能学习新知,适应新环境。世界上顶级的跨国公司.无论是IT行业的Google或者微软,还是咨询行业的麦肯锡、贝恩或者波士顿咨询,抑或投资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校招新员工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少关心候选人所学的具体专业,但是非常在意他是否将这个专业学好了,同时是否是从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大学里走出来的。为什么他们不太重视具体的专业,而要看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呢?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哪怕读到博士,那点专业知识也不够吃一辈子,到了新单位都得重新训练。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成功掌握一门技能,恐怕将来再学起来会非常困难。


因此,说到技能教育,虽然很多大学设置某个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并且真心希望大家将来从事这个专业。但是,实际上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都不会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因此,作为大学生,自己心里要长个心眼,学这个专业,特别是中国好大学中不太好的专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学好一件事,有这个能力和耐心而已。我发现,大部分学习不好的同学找的理由通常都是一个,不喜欢这个专业,于是开始混臼子。而这里面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任何专业都不会喜欢的,因此他们失去了一个锻炼自己能力最好的机会。


如果能进名校的好专业,当然好,如果不能,一般专业也能接受,但是自己的目的要非常明确,也就是说我就是为了进这所大学,而不在意这个专业。明白这个道理后,学生就能判断哪些课程是学校强塞给学生的,哪些课程是学校没有替你安排的,但自己必须去选。


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到一个贡献者的准备工作

上大学的第三个目的,其实是要完成从草根到中产阶级,从平民到精英,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到一个贡献者的准备工作或者所必要的训练。这里我所指的训练都不是课堂上的训练。我们讲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工业革命初期成立,今天也成立,但是今天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很多,远不像工业革命初期那样学会技能就够了。教育不仅在于比别人多读几年书,或者出国镀一层金,或者多一个更高的学位,而是要通过大学阶段完成从不成熟的人,到能够在社会上成为有担当的人的角色转变。


明白了上大学的重要性,你决定以后的大学生活准备怎么过呢?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8
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主要差别是在思想上,在大学里许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容易形成更为积极的人生三观,思想境界也会有所提升,对未来的方向也就看得就比较远了,而大部分不上大学的学生过早接触与社会前途迷茫,不太好成功。
第2个回答  2020-02-14
个人觉得没多大区别。我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我在初中有一个同学,他家庭离异,家境贫困,因为打群架被劝退,后来他去杭州打工。在此期间,他自学了C#,unity,并独自开完成一款多人在线手游的开发,部署,运营。经过多次跳槽,辗转,现在他在网易游戏任开发组组长.
上大学与不上大学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个人的学习成本被最大程度的降低,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度得到了空前的增加。我国当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癯月笑浮生曾经公开表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我们完全可以说,只要你拥有了一部手机,你就拥有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而问题的关键只在于你怎么用它。”
第3个回答  2020-02-27
我个人觉得社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学,去上大学只是给我们一个学习书本知识一个环境,但是并不一定,你去上大学了,你就成功了,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了,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很好的大学,但是毕业后,他们仍然不能自理更生,仍然啃老,但是有些孩子,因为父母没有能力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他们仍然靠自己,边工作边学习,他们仍然成功了,我个人觉得,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个人意识,重要的是你是否想要提高自己,以前我在新加坡上班,我们老板只是小学文凭,但是他的有些工人,是去美国留学回来的,但是我的老板一直在自学!
第4个回答  2020-02-28
不上大学的人,找工作要靠家人,找到工作都不会太体面。4年的时间里,会经历社会的残酷和人心的险恶,显得比较成熟。上大学,有一些同学可以相互扶持,找的工作相对体面,在校园生活里见到的勾心斗角比较少,很少为生存担忧。显得不成熟,理想化。上过大学的人学习能力强,在生活上更接近上流社会。他们会组建团队,更容易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