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分享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分享是一个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吗?

不是。孩子要先满足自我,好吃的糖我要吃,好看的玩具我要玩,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性。满足了自我的需求,经过我们的引导,孩子才有可能去观察到别人的需求,而一开始,也不是直接到达分享的,中间可能会经历一个名词——交换。“我用我的糖换你的风车,可以吗?”

二、分享的前提是自愿。

不爱分享孩子就是自私的小孩吗?千万不要武断地给孩子贴这些人为的标签。更不要用这些语言去绑架孩子,强迫孩子“分享”,如果长此以往,培养的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懂得分享的孩子,而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期望,被迫去分享成为一个“好孩子”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 “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就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

让孩子自由地决定分享还是不分享。

三、当父母想要教给孩子“分享”这种行为时,要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强迫。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接受一样东西,你首先要给让他品尝这件事的愉悦感,你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孩子必须要体验到分享后的快乐,如果只是为了分享而分享,那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举我孩子的例子。

孩子幼儿园的时候经常邀请小朋友来玩,家里玩具多书也多。有时候小朋友要借走,孩子不太愿意。发生了两次后, 我试着和孩子沟通,是否愿意把不愿意分享的部分自己收拾起来,而愿意分享的部分放到客厅等公共区域?孩子欣然接受。

这两部分的内容也经常调换,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

尊重孩子成长发育中的所有天然的部分,不要试图强行扭曲。

而类似“分享”这样的美德,可以引导,但不要强迫。

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号半夏手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0

说到分享,首先可以了解物权敏感期这个概念,孩子一般在两岁多的时候进入“物权敏感期”,也就是所谓的“我的、我的、全部都是我的”小霸王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会下意识地护着自己的所有物,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是父母也不行。可能有些孩子表现强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现温和些。爸爸妈妈、们可不要以为这是孩子自私的表现,其实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这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与自己的物品之间的关系的最好机会。

那如何引导孩子分享呢?

1、转移注意力。3岁前,不经过很多的帮助,不要期待他们会分享,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或是交换玩具,带孩子去另一个地方,或是用另外的物品吸引。

2、共情。当孩子在争抢玩具出现情绪了可以用共情的方法。比如我家孩子2岁多,很喜欢车和挖掘机,当他看到别人手里有挖掘机和车时就就凑过去想去拿,这个年龄段,他觉得他喜欢的就是他的,那如果对方不同意,他就会哭,用哭来表达,所以我通常就用共情,我会这么说:小五,你觉得很伤心是吗?你很想玩哥哥的挖掘机是吗?那现在那个挖掘机是哥哥的,不是小五的,小五又想玩,那怎么办呢?你需要怎么跟哥哥说?或者你可以用什么玩具跟哥哥交换玩吗?

共情是共情对方的感受、想法、期待,不带评判。在这里,是说的因分享争抢的物品而产生的情绪,其实共情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一旦孩子有情绪出来了,我们都可以去共情,去认同他的感受,让他觉得他有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孩子是很强的感受者,很弱的表达者,需要大人协助辨别这种感受,同时去接纳这种感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3、正面语言。教给孩子可以怎么做,你想要什么画面你就说出来,清晰而具体。而不是说不要怎么做。“不”语言反而有负强化的作用。用正面语言教孩子一些分享的规则:

(1)帮助孩子建立分享规则。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最喜欢的玩具时,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妈妈知道这个玩具你非常喜欢,你可以把它收起来,再帮你找找还有什么玩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再比如:妈妈今天和你分享一个苹果,和孩子分享你的一些东西,并且说我愿意和你分享这个。

(2)交换玩具。比如,可以跟孩子说:“你看,妹妹的玩具咱们家没有,我们可以看看妹妹的玩具好不好玩,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她交换玩。”让孩子懂得,交换玩具并不会让自己失去玩具,反而可以玩到别人的好玩的玩具。

(3)轮流。比如让他学会说:“这个玩具,你先玩,我后玩。”这是一个交友技巧,重点是“我后玩”这几个字。当孩子跟别的小朋友这么说时,一般会获得对方的同意。

(4)“借用”。首先,教会孩子说“借我玩会,好吗?”等礼貌语言。除此之外,要引导孩子归还借用的玩具。如果孩子未经允许拿走了别人的东西,父母必须要引导或者带着孩子交换物品。

4、启发式提问。这一条针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了。“你看那位小朋友很想玩你的玩具,我知道你还不想给他玩,那你觉我们可以怎么做才好呢?”

5、尊重孩子的不分享。当孩子不想分享时,可以说:哦,这是你的,你还没准备好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可以的,没关系,那你要不要看看有没有其他愿意分享的。

6、致谢。谢谢孩子的分享。当孩子有了分享的行为,我们用致谢性的鼓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样孩子以后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7、让孩子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如果有小朋友分享东西给孩子,你可以趁机问他:哥哥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吗?若孩子认可,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如果你也学着分享,哥哥也会很开心的。

等体验到分享不仅不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反而还能带给自己快乐,孩子就会慢慢从抵触中走出来,乐于和他人分享。

8、提前约定。当有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提前讨论愿意分享哪些玩具,哪些是不愿意分享的,不愿意分享的玩具可以先收起来。

9、绘本。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有关分享的绘本,可以借助绘本教给孩子分享的技能。

不过,最重要的,是不要逼迫孩子去“分享”,尊重孩子不分享、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不要轻易替孩子做决定:要不要交换、怎么换,必须征求孩子同意,有个事先约定,而且最好等一等,先不着急出手,看看孩子们自己能想到什么方式去解决。

一个“私有物品所有权”被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大方的分享,拥有很强的安全感;而一个从小被说“自私”、被强迫分享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讨好”、“不懂说不”的困扰。

——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

第2个回答  2017-10-21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长为大方的人,小到和小伙伴们分享玩具,大到分享彼此的快乐。可孩子两岁之后,其表现却往往不如我们所愿。孩子会特别维护那些被他标记为“我的”的东西,而且非常不喜欢分享。

那么想要让孩子爱上分享,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哦:

1.不要强迫孩子

当孩子不肯分享的时候,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去分享,甚至加以惩罚。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怨恨及逆反心理,结果只会导致孩子更不喜欢分享。

2.一起探讨,引导孩子思考

当孩子们为了抢玩具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你们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先把问题抛出来,逐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或多提供一些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3.站在孩子的角度解释问题

发生争端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解释问题,便于孩子理解。比如别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汽车从孩子手里抢回去了,妈妈可以说:“他太喜欢他的小汽车了,现在就想跟他的小汽车玩。”如果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妈妈要表示理解。

4.家长做好分享示范

孩子最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分享。同时让孩子拿一些自己的东西出来分享。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分享,从而减少分享的抵触心理,学会跟其他小伙伴分享。

如果有问题后台可以交流。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和家人、朋友有帮助,欢迎留言、转发!我是雨滴姐姐,0-6岁孩子的私人家庭医生!感恩遇见,身为有20年儿童保健及儿科临床经验,国家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定期在这为您解惑!育儿路上有雨滴春风细雨,携手相伴! 

第3个回答  2017-10-20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里都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那如何让孩子喜欢分享呢?

首先,父母可以用绘本故事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含义。分享就是乐于奉献,帮助他人,但是让孩子去抽象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可能会有难度,父母可以运用绘本故事形象的描绘来告诉孩子。如绘本《彩虹色的花》,讲述了一朵盛开在草原上的小花,它无私奉献,将一片一片的花瓣,慷慨大方的送给需要帮助的蚂蚁,蜥蜴,小老鼠,刺猬,小鸟,帮他们解决了难题。然而彩虹色的花最后的一片花瓣也被大风吹走,花杆也被折断。随着天气渐渐转凉,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彩虹色的花被埋在了雪地里,此时,空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七彩虹,小动物们仿佛又看到了彩虹色的花,心里全是满满的温暖。冬去春来,彩虹色的花又从土地里兴奋地探出了头,生命终会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终将长存!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让孩子明白了分享的意义,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够获得快乐。

其次,在生活中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深,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父母可以问问孩子:“这个很好吃,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哦!”,如果家里有人来做客,父母应主动鼓励孩子把好玩,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客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孩子的行为需要父母引导,所以,父母可以运用故事和以身作则的方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一点一滴地逐步让他们学会和他人分享。

爱上绘本,爱上绘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快乐玩绘本

第4个回答  2017-10-17

什么是分享?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语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慷慨大方,与人为善,乐于分享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会观察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物品特别在意,不愿意任何人碰触,或者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发现孩子们为玩具互相争夺。

那怎么看待“孩子不分享”这件事情呢?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捍卫自己的权利,开始进入了"物权敏感期",对于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想给父母以下几点建议:

1、父母以身示范分享的乐趣。当我们把愿意分享的东西和孩子分享时,表达我们的快乐;同时,当孩子跟我们分享东西时,我们表示谢意;让孩子们感知,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

2、游戏方式练习方式。我们扮演一起玩的同伴,和孩子练习分享东西,让孩子明白物品的归属和有去有回的属性;

3、出去玩的时候,多准备玩具。当遇到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多准备玩具,以备关键时刻转移孩子兴趣点;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玩具的玩法。

不分享不代表自私,对于大人来说,也存在愿意分享的和不愿意分享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会孩子的是相互尊重、彼此合作。

更多信息交流 请关注微信公号:湉妈正面管教(育儿挑战、自我成长、家庭教育陪伴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