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斋日和十斋日区别是什么 斋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六斋日又称作六斋。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云‘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拓展资料

十日斋由来

教语。谓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复次 普广 ,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唐 高祖 《禁行刑屠杀诏》:“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杀。”亦省作“ 十斋 ”。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之一:“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说谎?”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斋、打叶子为名流雅尚。”

六日斋由来

【六斋日】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午不食。

(一)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每月初八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教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4

守斋是宗教的一种习俗,它的存在是为了使得遵循宗教的要求,以便达到自身的修行。守斋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体现,但是守斋几乎是存在着各种宗教之中。

如在佛教的斋戒中,佛教的斋戒的实行是为了杜绝一切可能的欲望,达到清除心的作用。

在伊斯兰教里,穆斯林遵循的斋戒是从日出前到日落后,停止饮食,不能饮水,并且停止情欲。诸如,效力于著名兵工厂阿森纳球员厄齐尔就是穆斯林。根据运动学家查拉比的研究,球员在经历一场足球比赛后,需要补充高达6公斤的水量,否则缺水。然而虽然有国家队比赛日,依然阻止不了穆斯林球员们拒绝饮水,遵守斋戒。可谓斋戒是十分重要。

斋日是什么意思

斋日就是指在斋月中的某一天进行按照教规要求的形式进行遵循,如上面提到了穆斯林教员需要在斋日中进行遵循教规戒律。

一般来说斋日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标志,比如道教祖师爷的圣诞亦或者耶稣苦难日这种为了几年耶稣的日子等等。

斋日为什么要遵循呢?除了宗教的要求,还有斋日的进行斋戒,有利于反省自己的罪行,达到控制自己的欲望的目的,而且根据宗教的解释,斋戒可以消除自己的罪恶,这样才能获得原谅。并且可能会因此收到庇佑,获得神的赐佑。

 

说完了斋日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说说

六斋日和十斋日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讲究

首先,六斋日的解释是,六斋日可以换个说法,叫作“六斋”。指的是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这些日子需要进行斋戒,期间众多的僧侣会在6日时进行集会,布萨说戒。这些可以让上天赐予眷顾,期间不能打小聪明,严格遵守八关斋戒。 

十斋日的解释是,十斋于每月的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要进行遵守斋戒。并且需要读《地藏经》,进行忏悔,这样能获得更多的福报。

其次,这里的斋戒是具体指些什么呢?

这里的斋戒是,指中午11点40分过后,不能再吃其他东西。而且在斋日期间只能吃素。遵守斋戒可以获得更多的功德。

六斋日和十斋日的区别仅仅在于天数的区别,其他的并无区别,当然十斋日的天数比六斋日多,那么十斋日所获得的功德自然比六斋日要多。

  

最后,大家都了解了斋日是什么意思,和六斋日和十斋日有什么区别,讲究了吗?关于斋戒,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留言在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2个回答  2019-10-11

阴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精进日,即称六斋日。
六斋日加上每月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则为十斋日。


这是佛教中受持八关斋戒的日子,这几个日子中,受菩萨戒的,需要受八关斋戒,一般佛弟子也会在这几天好好修行。因为凡夫不可能把每一天都当成特别的日子,于是就有了这些日子来提醒我们精进。


拓展资料: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几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会有效。

来源

【六斋日】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午不食。

(一)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每月初八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教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道教的修持是禁忌血食的。道经云:“真人体质清虚,不染秽恶,妖魅阴浊所聚,惟喜血食。”这种说法在上清派的典籍中尤为广泛。《太上黄庭内景经》云:“沐浴盛洁弃肥薰……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说:“五荤之菜,六畜之肉,仙道之忌也。”

信仰道教却不一定非要吃素。一般信士可以吃从市场里买来的肉类,但是不可以杀牲畜、鱼类食用,有伤大道慈悲。信士也可以选择十斋日守斋吃素,其他时间生活及应酬则无忌。(多数正一火居道士除了斋醮期间,也不忌荤腥)

提倡素食,本是一件好事,素食的确有利健康。但是有些人却把这点好处无限夸大,说素食可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增长智慧慈悲、甚至消灾免难。更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的说法,若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牛马骡羊皆为金姿玉质。

修行不需要刻意吃素断荤,而在于身心清净的修持,身中神集,心中清净,自然就不会再迷恋荤腥。


在道教正一派,尚有“四不吃”的饮食禁忌,相传源于汉朝祖天师张道陵。四不吃是指不吃牛、狗、雁、乌鱼这四种动物的肉。因牛一生辛勤劳作,于人有功,代表忠;狗看家护院,任劳任怨,代表义;(古有“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的说法。)


大雁失去配偶,终身独居,不再另寻新欢,代表贞节;乌鱼生子时,两眼昏花,无法捕食,小乌鱼便自动游入母亲嘴里,为其充饥,代表孝。天师以忠、孝、节、义教化于民,故“四不吃”的禁忌不但流传于道教,在民间也有很大影响。

第3个回答  2019-10-11

六斋。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十斋日指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农历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拓展资料:

一、十斋日概述

[出法苑珠林]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十四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

观察善恶。若念贤劫千佛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者。劫名。谓此劫中多贤人也。)十五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阿弥陀佛名号。则灭生死罪。得寂灭乐。(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十八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观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地藏菩萨名号。则灭除罪业。增延福寿。

二十三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大势至菩萨名号。则增长福利。灭除罪。二十四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八间。观察善恶。若念卢舍那佛名号。则灭烦恼罪。得智慧乐。(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二十九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亲临人间。比校善恶。若念药王菩萨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

三十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释迦牟尼佛名号。则增长福利。成就菩提。(梵语菩。华言道。)

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二、六斋日的来源:

【六斋日】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午不食。

(一)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每月初八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教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斋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11

佛教六斋日是指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

十斋日是指每月初一日、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十日受持斋戒)

拓展资料:

六斋日由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持斋布施,则令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

十斋日由来:据地藏经说,十斋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在此十斋日对着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斋日

百度百科:十斋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