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肺系疾病的一种病变。可见于某些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证和论治的中心。因此,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一、病因病机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很复杂,常见的病因有外邪犯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致使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

(1)外邪犯肺: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

(2)痰浊内蕴:凡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肃降失常,常为喘促发生的重要内因。

(3)情志失调: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乘于肺脏,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4)久病劳欲: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发生喘促。肺气不足,血行不畅,又可致气虚血瘀,致使喘促加重。

若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泛溢,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表现虚中夹实之候。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病可及于心。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又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为喘证的特征性证候,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见呼吸迫促,呼气吸气深长,一般尚能平卧。重者可见鼻翼扇动,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端坐呼吸,面唇发绀。急发者多表现呼吸深长费力,以呼出为快,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声高痰涌,气喘与劳动及体位无关。缓发者多表现呼吸微弱而浅表乏力以深吸为快,声低息短,动则加重,气喘与劳动及体位明显相关。若病情危笃,喘促持续不已,可见肢冷汗出,体温、血压骤降,心悸心慌,面青唇紫等喘脱危象。

2.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或哮呜音。

(4)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或X线胸片、心电图有助诊断。

(5)鉴别诊断:喘证主要与气短、哮病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实喘

(1)风寒束肺型

【辨证】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初起多见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喉痒、鼻痒等症。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施治】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汤:麻黄(去节)9g,桂枝6g,杏仁(去皮尖)

6g,炙甘草3g。

【加减】如表症不重,可去桂枝;喘甚加苏子、前胡降气平喘;痰多加半夏、橘红或制南星、白芥子燥湿化痰;胸闷加枳壳、桔梗、苏梗;如得汗后喘尚未平,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调营卫而兼下气平喘。

(2)外寒内饮型

【辨证】喘息,咳嗽,痰多稀薄如水状,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不喜饮。舌苔白滑,脉弦紧。

【旋治】温肺散寒,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麻黄(去节)、半夏(洗)、桂枝(去皮)、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炙、五味子各6g。

【加减】如咳喘重者,加杏仁、射干、前胡、紫菀;痰鸣,咳喘不得息,可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兼烦躁面赤,呛咳内热者,小青龙汤加生石膏、芦根,药煎好后,稍凉服。

(3)痰湿壅肺型

【辨证】气喘、咳嗽、痰多而黏腻,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恶心。

舌苔白腻,脉滑。

【施治】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枳壳、杏仁各9g,苏子、米仁各12g,甘草6g,生姜3片。

【加减】口腻纳呆,胸闷脘痞者,加苍术9g,厚朴9g;痰涌量多,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9g,皂荚子6g;咳痰黄稠量多者,加制胆星9g,天竺黄9g,知母9g,瓜蒌9g,黄芩9g,鱼腥草12g;气逆喘促者,加前胡9g,厚朴9g,当归9g,肉桂3g,沉香3g。

(4)风热犯肺型

【辨证】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欲饮,咳喘气粗,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

【施治】祛风清热宣肺。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牛蒡子各9g,石膏15~30g,甘草、桔梗各6g。

【加减】气急喘促较甚者,加射干6g,广地龙、白果、山海螺各9g;咳嗽较甚,喉痒气逆者,加蝉衣3g,僵蚕6g,象贝母9g;咽红痛,口舌干燥者加桑白皮、连翘、黄芩、知母各9g;痰黄稠咯吐不畅者,加桃仁6g,冬瓜子9g,芦根15g,葶苈子9g;胸闷气逆便结者,加瓜蒌、枳壳、莱菔子各9g。

(5)燥热伤肺型

【辨证】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臂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施治】清金润燥,宣肺平喘。

【方药】清燥救肺汤:桑叶12g,石膏、阿胶(烊化)、麦冬、枇杷叶各8g,胡麻仁4g,人参5g,杏仁6g,生甘草3g。

【加减】如喘咳痰稠,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可加莱菔子、葶苈子、牵牛子、大黄等。

(6)痰热壅肺型

【辨证】喘急面红,胸闷炽热,口干,痰黄而稠,或白而黏,咯吐不利。舌苔厚腻而干舌质红,脉滑数。

【施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甘草6g。

【加减】如里热重,可加黄芩、大青叶、板蓝根、七叶一枝花;如喘甚痰多,可加射干、桑皮、葶苈子;便秘腹胀加草决明、瓜蒌仁、大黄。

(7)外寒里热型

【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喘急烦闷,痰黄而浓,咳吐不利,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施治】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麻黄9g,白果、黄芩各15g,苏子、法半夏、款冬花、杏仁各12g,桑白皮18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2周为1个疗程。

2.虚喘

(1)脾肺两虚型

【辨证】喘促短气,乏力,咳痰稀薄,自汗畏风,面色苍白,舌红不甚,脉细弱;或见面红,口干,咽喉不利,盗汗,舌红少苔或剥,脉细数;或兼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或大便不尽感,肌肉瘦削,痰多。

【施治】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黄芪18g,人参10g,炙甘草9g,白术、麦冬各15g,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五味子各6g。

(2)肾阳虚衰型

【辨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稍一活动则其喘更甚,呼吸不能连续,神怯,汗出,肢冷,腰酸,夜尿多,面浮,胫肿,精神委顿,痰多清稀。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弦大而虚。

【施治】温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酒炙)、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各27g,附子(炙)4.5g。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

(3)肾阴不足型

【辨证】喘促气短,耳鸣,腰酸,动则喘甚,口干,心烦,手足心热,面赤,潮红,盗汗,尿黄。舌质红,脉细数。

【施治】滋阴填精,纳气平喘。

【方药】河车大造丸:熟地黄、龟甲(制)各200g,杜仲(盐炒)、黄柏(盐炒)各150g,紫河车、天冬、麦冬、牛膝(盐炒)各100g。以上8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保和丸、消咳喘(适用于实证)。

(2)七味都气丸、河车大造丸、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河车大造丸(适用于虚证)。

2.验方

(1)麻黄、五味子、甘草各30g,研细末,分作30包,1日2次,每次1包(适用于寒喘实喘)。

(2)紫金牛、山栀各25g,石膏15g,桔梗12g,干地龙9g,蜂蜜30g,猪苦胆1枚,甘草5g,水煎服(适用于实喘热喘)。

(3)半夏9g,皂角(去皮炙)6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适用于痰喘)。

(4)紫菀、川贝母、五味子各45g,木通、大黄各60g,杏仁21枚,白前30g,淡竹茹22g,共为粗末,每服水煎15g,温服,1日3次(适用于肺热咳嗽)。

(5)人参15g,蛤蚧1对(炙),杏仁30g,川贝母30g,紫河车30g,研细末,每服3g,1日2~3次(适用于虚喘)。

3.针灸疗方

(1)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

(2)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五、调护

(1)起居有常,注意防寒保暖,搞好居室卫生,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2)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品,忌恣食酒浆,避免痰湿内生。

(3)戒除吸烟的习惯。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5)病情缓解期,要重视体育锻炼,提高肺脏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5
中医所说的喘证其实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中医认为造成喘证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造成的喘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风寒闭肺。伴随症状有,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稀薄而带泡沫,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针对风寒闭肺所导致的喘证,常采用宣肺散寒,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中成药常选用小青龙胶囊、苓桂咳喘宁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风寒咳嗽颗粒。
二、痰热壅肺。伴随症状有,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针对痰热壅肺所导致的喘证,常采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桑白皮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清肺消炎丸、葶贝胶囊。
三、痰浊阻肺。伴随症状有,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数。针对痰浊阻肺所导致的喘证,常采用祛痰降逆,宜肺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橘红痰咳颗粒、祛痰止咳颗粒。
四、肾不纳气。伴随症状有,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跻肿,舌淡苔薄,脉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针对肾不纳气所导致的喘证,常采用补肾纳气,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中成药常选用补金片。
第2个回答  2020-03-08
不仅自己面部舒服,而且眼睛明亮,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并且搓脸的话还可以舒展表情肌肉或者神经,避免面神经炎的出现,所以可以适当的做一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