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室内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度?

如题所述

18-25℃。

人体体温是动态平衡,即是在产热与散热间平衡,当外界到36度时已难以散热,此时不仅会热,且人体体温也会上升,在23度左右时产热量与散热量合适,会感到舒适。

若气温超过35℃,这时人体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涔汗散发积蓄体温,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会感到头昏脑胀,全身不适和疲劳。相反,当气温低于4℃以下,会感到寒冷。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18-24℃较为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

国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相关内容,民用建筑主要房间室内温度范围定在18-24℃。

当环境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40%-7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温度在24-30℃,湿度小于60%时,人体感觉热而不闷;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时,人体感觉闷热;温度高于36℃,湿度大于80%时,人体感觉闷热难忍,发汗机制受阻,极易中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0

20℃左右的室温最让人舒服。

这个温度有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如果室温超过25℃,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胀、疲劳等不适的感觉。相反,当温度在8℃~18℃时,人体会向外散热;当室温低于4℃,就会感到寒冷。

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醒来和翻身的次数)会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不容易进入深睡眠。

灯光亮度不超90%:

一般来说,客厅、书房、餐厅等空间的亮度要比卧室、厨房等空间强些,这样比较符合人体作息规律。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可调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别超过90%。

另外,从颜色上讲,应该避免五颜六色的旋转彩灯。客厅、书房、厨房中,起主要照明作用的大灯最好选择冷色调,也就是白光的灯;卧室、卫生间、阳台宜采用发黄光的暖色光源。局部照明时,应用遮光性好的台灯,以阻挡这类光源所含的较多红外线辐射。尽量少在墙上装镜子、玻璃等饰品。最后,不管办公室还是家里,尽量用白炽灯而不是日光灯。后者的紫外线和蓝光会对皮肤及视网膜造成伤害。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什么样的房间住着舒服?室温20℃、每天通风半小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9

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 18 ~ 23度,湿度45 ~ 65% RH。

根据国内外的实验,夏季,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24℃,冬季是17—22℃。人体总要保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

相反,当环境温度低于舒适温度下限时,人就感到凉、冷;若低于0℃,就感到严寒。对于一般从事室外活动衣着合适的人,能够忍受的温度下限约为零下34℃。

感觉温度还与风速和湿度有关 以上只是从温度的高低谈论冷、热,这还不全面。其实,所谓冷、热,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它与实际气温不完全是一回事,感觉温度除与气温有关外,还与风速和湿度等有关。例如冬季南方的阴雨天,人们感到透心的冷;而在北方刮大风时,就感到刺骨的寒。

在夏季台风或暴雨到来之前,由于气温高于体温,气温对人体起加热的作用,人只能靠出汗耗热来维持体温平衡,如果这时空气湿度大,汗又不易挥发,人体就会感到闷热异常。如果这时清风徐来,加快了人体热量的散发,人体马上就感到凉快。这都说明谈论冷、热时不能忽略风和湿度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08-01

高温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危害。高温可使得人体大量丢失水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人是恒温动物,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与散热正好相等,体温总是维持在37℃上下。通常,人体近80%的热量是通过皮肤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方式散发的。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也增加,血糖浓度下降,热量大量消耗。由于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红蛋白、红细胞、血黏度会相对增加,而血容量减少。同时,由于高温,为了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扩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减少。这些变化,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影响非常大。人属于恒温动物,一般说来体温不会超出35~42℃的范围,41℃时人体器官肝、肾、脑将发生功能障碍,连续几天42℃的高烧,足以致成年人死命。

室内气温多少度人体感觉最舒适呢?冬天80%的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17~19.2℃。当室内气温为18℃时一半人坐着时会感到冷;低于12℃时80%的人坐着时感到冷,且有人冷得难受,活动着的人也有20%以上感到冷。使人既不感到热,又不觉得冷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生理零度是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理零度,一般身体健康的正常人生理零度大约在28~29℃。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理想的室内温度应该是:相对湿度控制在30%~40%时,温度保持在24℃,这时人在室内感觉最舒适。

环境温度过低可使肌肉紧张性增强,能量代谢增高;环境温度过高可使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能量代谢也会增高。人体与非生物体的热变化过程的区别在于人体的温度和散热量并不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因为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在一定环境参数范围内具有主动调节这些参数的能力。恒温动物,包括人,与非生物体相比,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进行。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为了保持室内舒适温度,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都装有空调。为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政府要求把公共建筑空间的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据测算,如果将制冷时的空调温度提高2℃,可节电20%,而不大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01
24-26度是体感适应温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