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分为几个主要区域?

如题所述

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可以保持水源,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所以它被称为是“地球之肾”。可是如今,这一片净土却遭到破坏,导致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湿地是我们现在刻不容缓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之肾!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因此,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湿地其中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滩涂等常年性或季节性积水区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0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000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盲目的农业开垦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中国沿海地区湿地总面积的50%已经消失,全国湖泊因为围垦而丧失的容积高达35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中国五大淡水湖的总蓄积量,有将近1000个中小湖泊因围垦而消失,这就大大加重了江河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分别为: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有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据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中国的沼泽湿地由于作为泥炭开发和农用地开垦,面积急剧减少。三江平原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沼泽分布区,该区域随着自然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等。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此外,湿地的泥沙淤积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共同行动。长期以来,湿地保护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者为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希望全社会进一步携起手来,关心、支持和投身湿地保护事业,为保护湿地、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作出贡献。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人们怎么生活下去呢?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