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伤后坚持做记录的蛇类科学家是谁?

如题所述

卡尔•施密特博士(Karl Patterson Schmidt),著名爬虫学家,1890年出生,19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1922年转到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多次前往南美洲各国收集标本,1941年升任菲尔德博物馆动物学部主任(Chief Curator),1955年从主任位置上退下来,1957年9月26日因毒蛇咬伤去世。

课文说施密特「抓住蛇头」把蛇从笼子里拿出来时被咬伤。实际上这条蛇当时被施密特的一位同事拿在手里检查。经常跟蛇打交道的学者都清楚应该抓哪个部位,没有人会去抓蛇头。这位同事正握着蛇的脖子上安全的部位,施密特想从同事手里把蛇拿过来仔细观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一时心不在焉,他没有按照习以为常的安全方式交接,而是不慎抓在了同事握着的那个部位后面一点,当即被蛇咬伤左手拇指根的侧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1

这个情节出自小学语文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又名《一次特殊的实验》(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但这篇课文与事实有很大出入。

施密特当时并不是无法求救,而是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没有采取措施。课文说施密特被蛇咬伤后仅5个小时就死亡,实际上是超过24小时。施密特去世后,《芝加哥论坛报》在10月3日至5日一连三天就此事刊登了数篇报导,详述事件始末,包括施密特同事的叙述和医生的检查结论。10月3日还刊载了施密特本人在被咬伤后写下的笔记原文,报导中称这份笔记为「死亡日记」,10月5日的报导中又补充了后来找到的另一些笔记片段。DIARY OF SNAKE BITE DEATH (October 3, 1957)Diary Records Dying Hours of victim from Bite of African Snake (October 3, 1957)DIARY IN SNAKE BITE DEATH TO BE GIVEN JURY (October 4, 1957)DEATH PROBE WRITES SNAKE BITE HISTORY (October 5, 1957)之后施密特的同事克利福德•波普(Clifford H. Pope)又将这起毒蛇咬伤致死案例写成论文发表在次年的学术期刊上:Pope, C.H. 1958. Fatal bite of captive African rear-fanged snake (Dispholidus). Copeia 1958(4): 280-282. doi:10.2307/1439959. 论文当中也引用了施密特的笔记原文,与《芝加哥论坛报》10月3日刊载的笔记内容相同。拿那篇课文跟以上这些资料中施密特同事的叙述以及施密特本人的笔记内容相对照,就会发现,课文除了人名、地点和年龄属实之外,其余内容几乎都是胡编乱造。

第2个回答  2017-10-21

课文对中毒症状的描写更是几乎没有一处正确的,就不逐一对比了。根据同事的叙述和施密特的笔记,实际过程如下。下午2:30,开始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拇指略有肿胀,被咬处出现直径约半英寸的发黑区域,按压有痛感。施密特和同事们仍然判断情况不严重。下午4:00,施密特开始感到有点发冷,4:30他告知同事,于是两位同事陪同他乘坐市郊列车回家。路上恶寒逐渐加重,并开始反胃。同事经过讨论,仍然认为只是轻微的休克,向家人建议卧床保暖。之后施密特在笔记中做了如下记录:9月25日下午4:30—5:30 乘市郊列车去往Homewood路上,强烈反胃,但没有呕吐。下午5:30—6:30 强烈寒颤,随后发烧到38.7℃,但并未持久(毯子和加热垫)。约5:30口腔粘膜开始出血,明显主要在牙龈。晚8:30 吃了两片牛奶吐司。晚9:00—早12:20 睡得很好。睡前尿中无血,但尿量很少。早12:20排尿,几乎都是血,不过量不多。两边嘴角有干掉的血迹,表明嘴里持续出血。腹痛严重,主要由于胀气,持续至早1:00,嗳气后仅部分缓解。断断续续睡到早4:00,用了一支灌肠剂(前一天未能排便)。早4:30喝了一杯水,随后剧烈恶心呕吐,胃容物是未消化的晚餐。感觉好多了,一直睡到早6:30。9月26日早6:30体温36.8℃早7:00早餐吃了麦片、水煮蛋配吐司、苹果酱、咖啡。肠子现在轻微出血,肛门频感不适。无尿,每3小时排出约1盎司血(而不是期待的几盎司尿液)。嘴和鼻子持续出血,量不太大。施密特的笔记就到此为止。据《芝加哥论坛报》的报导和波普的论文,早餐后施密特自我感觉很好。早晨7:30,他的夫人打电话给昨天送施密特回家的同事,说施密特感觉良好,不过今天会待在家里休息。上午10:30,施密特给博物馆馆长打电话,说次日会去上班。不料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情况迅速恶化,令人来不及反应。饭后施密特开始呕吐,不久开始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最后整个房子里都能听到他竭力呼吸的声音。施密特夫人急忙叫来家庭医生和人工呼吸小组,但抢救仅带来短暂的好转。送到医院时已是将近下午3:00,很快医生便宣布施密特已死于呼吸停止,时间是下午3:15。次日尸检发现,蛇毒导致了肠、肾、大脑、小脑、眼、胸主动脉等多处出血,脾增大,死因被归结为最后的几处脑出血。课文描写的「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实际上根本没有出现,那种症状是神经毒素的表现。蛇毒主要有两类毒素: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虽然这两类毒素经常会同时存在,但往往是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非洲树蛇的毒液主要是血液毒素,破坏血细胞,破坏凝血功能,破坏血管内壁,造成血液渗出。但课文的「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也是过度夸张,让人以为是快速、大量的出血。实际情况是缓慢、持续、广泛、少量的内出血,遍及全身多个器官。应该说课文的立意并没有错。卡尔•施密特博士临终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观察资料,确实是为科学献身的典范。但是要纪念他首先就应该学习他对待事实的严谨态度和追求知识的好奇心。课文作者不做任何查证工作,罔顾事实,虚构情节,把整件事改编得如同劣质惊悚片,实在是对逝者极大的不尊重。要是孩子们发现施密特博士用生命换来的症状描述被课文作者篡改得面目全非,他们会怎么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