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矿产资源开发的三种模式

如题所述

纵观国内外矿业发展的历史,可以概括出矿产资源开发的三种模式。

(1)“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模式: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普遍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矿业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公害。如19世纪末期,美国田纳西州炼铜厂位于戈斯特镇,由于废气污染,致使周围山上的树木逐渐枯萎死亡,铜矿排出的废水使河水污染、鱼群灭绝,镇上居民逐渐离去,最终铜矿倒闭,成为一片废墟。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地区因20世纪50年代锌冶炼厂排出含镉废水,诱发了著名的富山骨痛病事件,导致骨癌病患者超过280人,死亡43人。美国西部滥抽地下水、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引起地层压实收缩,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现象。深刻的历史教训、沉重的环境代价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企业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加之当时政府环境意识淡薄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矿业开发也基本沿袭着这一矿业发展模式,这就是今天国有老矿山普遍存在较严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历史原因。

(2)严格环境限制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这是一种后工业化时代的矿业发展模式,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但却在某些方面制约着矿业的发展,使得矿业市场出现低迷萧条。某些发达国家,为了国家国防安全和矿产安全,采取了严格限制矿业发展的政策。用开发海外矿产资源来提供国内需要,同时将环境破坏转嫁给其他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之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制不同,决定着世界各国矿产资源保护程度和政策的差异。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生产水平较高,矿业立法较早,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现阶段矿业开发不仅仅限于国内,通过资本输出开发国外矿产资源。这样既获得了高额矿业利润,又储存了国内矿产资源,同时又转移了因矿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目前,我国加大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也开始重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是由于受国情限制和为保证国家矿产安全,“严格环境条件下的矿业开发”并不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

(3)绿色矿业:“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我国现阶段矿产资源开发的原则,即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是合理解决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主要矛盾、实现动态条件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必由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