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被“教”坏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1

基本上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父母或者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不正确的教导方式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出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喜悦,但是也以为作为父母的家长们因为对孩子的过度宠爱而只是孩子慢慢的变“坏”

记得那时候大哥结婚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我大侄子。大伯很开心,对孩子也是好的没话说,那时候孩子跑着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大伯母赶紧就跑上去,扶起来他,对着平平的地面踩了两脚说都怪它,让我宝贝摔倒了,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看似并没有什么的几句话却经常出现,随着大侄子的长大,他摔倒了就哭,而不是爬起来,而且做了什么错事都会说不是自己的错。学会了推脱责任,有点小事就开始无理取闹。这就是被家长们不知不觉中教坏的孩子。

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学会了几句骂人的话,这种现象在农村里尤为显现,记得那时候回家走在路上,那小孩子出口成脏,这难道不是做家长的错吗,如果不是家长们在家里的时候说话不自觉的出脏字,孩子能学的这么的溜。所以说这些孩子变坏,是身边的环境和父母不正确引导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8-01-12

孩子的恶劣行为是如何出现的,这就不得不提到行为塑造了。其实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是因为不恰当的行为奖励关系造成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长的关心和注意力是最好的奖品,对他们来说,能吸引父母关注自己的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行为。

比如说,孩子在发现自己哭闹之后,父母就会立刻来关心他,那么他的这个行为就得了强化,他就知道了,如果我想要得到父母的关心,那我就要哭闹,因此他就会开始频繁哭闹。此时,如果父母还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引发更大的行为。

因为孩子发现简单的哭闹已经没有办法引起父母足够的关注了,于是就进一步产生更加恶劣的行为,比如变本加厉的哭闹,甚至是摔东西等等这类更加恶劣的行为。

所以想要消除这些不良的行为,最主要的是家长这边要做好,在孩子安静的时候多给予孩子关注,而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在不造成他们身体伤害的时候,减少对其的关注。

第3个回答  2018-01-13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他对人对物的认知都是他所在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传递”给他的.

      

我邻居家小姑娘今年七岁,可以说这个小姑娘是非常厉害的,今年夏天有一天和我家孩子在广场上一起玩滑板车两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发生了口角还没等大人走到跟前儿.小姑娘已经上手了给我儿子脸上留下了记号,看到这一幕她妈妈赶紧训斥她,她看着她妈妈特别理直气壮的说:妈妈,你不是告诉我在外面不能吃亏,打人就往脸上挠吗?这时候她妈妈”啪”就打在她屁股上说我啥时候告诉你的.小姑娘也不甘示弱的和她妈妈吵起来……弄得我在旁边赶紧说:”算了算了,男孩子皮实过几天就好了.从那以后她只要来找我儿子玩我都特别注意这个孩子,因为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会磕磕碰碰,但是人为的还是少一点比较好.

人们常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4个回答  2018-01-13

孩子的性格养成、人格养成都是在环境中习得的。

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身为父母总是在争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会很怯懦自卑,敏感的性格会让她们觉得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没做好,会产生心理阴影;要么就会变得和父母一样暴躁,习惯用嘶吼和武力解决问题。

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容易被娇惯坏了。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得不到就生气,发脾气,一哭闹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此以往,孩子就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与小伙伴相处的时候,这种自我意识就会更加膨胀,导致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孩子霸道、不讲理等。

孩子总是因为小,犯了错就会被原谅,大了之后还是会经常犯错的。有一些孩子小时候撒谎,大人没有及时的引导,甚至还有为孩子找借口,拿了别人家的东西,说孩子还小,但是一旦习惯养成,孩子会认为这就是对的,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长大容易走上抢劫和偷盗的道路。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的方法。

第5个回答  2018-05-21

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性格,这个一定是占主导的。而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年幼的时候,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理解题主所说的“坏”并不代表这个孩子不够善良,而且一些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被教坏。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在处理问题的模式,也在这种被教的过程中慢慢变坏了。

打个比方,一个吃饭挑食,很大了还需要家里人追着喂的孩子,就一定是被教“坏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追着为是怕孩子吃不饱,没有营养,所有的发心都是好的。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第一,孩子的胃被吃坏了,第二,孩子的性格被吃坏了。这可能就是以爱之名的伤害吧。

所以说,成年人的认知和察觉很重要。有时候成年人是用自己的认知和偏见在教育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孩子却成为我们最讨厌的样子。

前两天,我带着孩子去上海迪斯尼玩。在一个项目那里我们在排队,排在我们后面有一个小朋友拿着妈妈的手机在看动画片。我娃看到了也被动画片吸引了,就跑过去一起看。

但是那个女孩子就不让我娃看,就躲着或者用手挡着。我娃呢,就用尽了浑身的解数这个角度不让我看,我就那个角度看看。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的熟悉呢?一个拒绝你的人,你是选择想办法解决呢,还是选择逃避呢?

现实生活中的我一定是选择逃避的,因为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会很尴尬,所以我也就不去主动的交流了。

于是我就训了她一顿。

但是,过后我在反思,娃这样做有错么?如果养成了放弃或者不主动的习惯,那么以后遇到问题她也会委屈自己而选择放弃。那么这样真的好么?

其实,这些无非就是一个限度的问题,我应该教孩子的是如何与人保持各自安全的距离,而不是一味的否认她的主动和坚持。

这可能就是孩子被默默的教坏的过程吧,还好我有察觉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