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望日楼观日出原文及赏析

如题所述

  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棱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厥象乃圆,光彩散越,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
  烛龙夜半开大荒, 羲和振辔严晨装,
  珊瑚十丈横天出,乍看玄直忽已方;
  大如华盖覆金屋, 艳如玉盘堆火齐,
  鲛鮹菡萏作帷帐,仿佛隐见无端倪;
  车轮烨烨从中跃, 赤乌飞起彩云落,
  光芒倒射鼋鼍宫,扶桑枝罥蓬莱阁。
  客云日出光不同, 阴晴百变随神工,
  连朝霾雾今日霁,使君天许开心胸。
  数言未毕日千尺,翻如素月城头出;
  天明万事从此生,安得长绳系白日。
  施闰章 (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蠖斋、矩斋。宣城 (今安徽宣城县) 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工诗,与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
  这首诗描绘久阴初晴之后海上日出的自然景观,兼以抒怀。诗题中所言望日楼,在今山东省蓬莱县丹崖山上,面临大海,为观日出之胜地。施闰章曾任山东提学,此诗当是他任该职期间的登临之作。
  诗题下有小序,与诗相配,一散一韵,一素描一彩绘,一简洁一繁富,文笔意趣相与生发,且内容与诗同中有异,既可互相参照,又可互为补充。
  诗的开头两句以想象凭虚而起,写天刚破晓时的景色。东方微曦,天色初明,好象是烛龙神于漫漫黑夜之中,口衔火烛,照亮了遥远的荒漠之野。水天相连处,“一线横袤”,海平线越来越清晰。此刻,羲和神已经整束完毕,振缰挥鞭,准备驾驭日车出巡了。烛龙,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人面蛇身,住在西北无日的地方,衔烛以照幽阴。羲和是神话中太阳神的驾车人,传说太阳神每天架着车子在天上巡游一回。诗人借用这两个神话传说加以点染,将日出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出来。下面“珊瑚十丈横天出,乍看玄直忽已方”与序中“如有方幅棱角,色深赤,如丹砂”并读。玄直,意为挺直; 方,即方圆之义; 方幅,指长阔相等; 棱角,即锋芒。这两句写海日将出,强烈的光束直射苍穹,犹如一柄柄倚天长剑; 忽而变幻,又仿佛海底巨大的珊瑚树横天而出,转瞬间又散为红霞的奇观。
  “大如”以下四句乃是序中“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的具体描绘: 天空朝霞烂漫,海浪徐徐托起半轮红日,硕大辉煌,日影倒映,海面泛起一片金色波光。那金光仿佛海底龙宫金殿放出的光华,那半轮红日恰似遮罩在金殿上的巨大华盖。不一会儿,太阳完全升出海面,红艳艳的,又好象燃烧着一团炭火的明月了。海上雾气迷濛,在朝霞辉映之下,犹如为太阳张起了一面薄如蝉翼、柔似鲛鮹 (传说中鱼人所织的轻纱)、色若荷花的帷帐,忽隐忽现,缥缥缈缈,漫无边际。这是一段浓墨重彩的文字,极写海日初出时的壮丽。
  接下来四句写旭日飞升,光芒万丈的景象。“车轮”二句承“羲和振辔”而来,诗人继续发挥想象,将太阳的飞升想象成是羲和神策马加鞭,驭驶日车从“绛帐”中一跃而起,是太阳中的三足神鸟振翅冲天,负日而飞。“彩云落”三字既衬托日升迅捷,又暗写红霞消散,是以虚幻之笔写实景,不仅诗思灵动,而且意象很美。“光芒”二句掉转笔锋,描写初日照临下的山光水色。鼋、鼍,皆水底动物,“鼋鼍宫”在此处喻指深水龙宫; 扶桑是神话中树木名,传说日出其下; 罥即挂的意思; 蓬莱阁,在望日楼西侧。这两句大意为: 旭日初升,光芒万丈,下射大海,似乎连龙宫都照亮了; 望日楼西边的蓬莱阁,在壮丽日色的烘染下,恍若神话境界。
  以上十二句为第一部分,纯乎写景。比喻叠出,着色瑰丽,笔意绵密,笔力酣畅恣肆,将海上日出描写得辉煌灿烂,而且处处突出一个“奇”字,发挥丰富的想象给诗境染上了一层浓厚的神话色彩。
  余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观日出后的感受。
  “客云”以下四句一层。插入客语,转折巧妙而有诗趣。前三句添叙望日楼日出景象有随阴晴百般变化的奇妙,并补记当天日出时的天候。“使君天许开心胸”句点明作者身份,从侧面写出诗人观日出时舒畅旷怡的情趣,以及从日升的壮伟气象中得到的强烈感染和深刻启示,同时为下文抒怀张本。四句言少意多,似实而虚,使全诗顿生疏宕之致。
  最后四句又一层。“数言未毕”束上启下,“翻如”句特写“连朝霾雾今日霁”后,太阳“光彩散越”的奇观,又与上文“艳如玉盘堆火齐”一句照应对比。末二句由日升迅捷,须臾千尺引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慨,写出诗人愿恭敬执事,勤政为民的素志,不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结语虽平凡,然十分平稳厚实,也切合使君身份。
  全诗上半写景,下半抒怀,层次分明而曲折有变,浓彩淡墨,涂抹适宜,描写手法,虚实相生,艺术上自有独到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