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对知识理解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会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四、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例如《科利亚的木匣》一文中,讲妈妈挖出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两个自然段,在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对比着进行分折。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这里记录了科利亚的思维过程,得到的便是“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断。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从中能够看出他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思维训练。
五、打破常规,多方位开发学生假设、联想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规,改变这种老师堂堂主动,学生课课被动的局势呢?经过实践,我们灵活运用了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假设、联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当时周围没有石块乌鸦应当怎样才能喝到水呢?由于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出示了几幅画面来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衣盆里掉在外面的衣服角儿还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则是一位小朋友将几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来了。针对以上几幅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种喝水的方法:将瓶子推倒,让水流出来;衔来布条一头浸在瓶子里,另一头露在外面,让水流出来;可以衔来小树枝、小杂物等放入瓶子,让水流出来。这样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加快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重视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体会、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语言、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具体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壮士》时,讲到课文的结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想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续写这个故事。这种“再创想象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以及创造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只要教师能够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