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欠费”诈骗案例

如题所述

2008年12月25日早上10点左右,上海市72岁的王阿姨在家中接到一个声称是苏州电信的语音电话,称她的电话欠费将被停机,如有疑问可通过按9咨询。王阿姨按下9键后,接通了自称是苏州电信工作人员的人,他提及了一个0512-83302021的电话号码,但王阿姨坚称并未在苏州安装过电话。接着,对方将电话转接到“郭队长”,这位“郭队长”以王阿姨身份信息泄露影响资金安全为由,诱导她将银行账户内的300万元转账到两个指定的“安全账户”,分别在福州和厦门的银行账户中。


当天下午,王阿姨意识到事情的不妥,立即报警。随后,警方成立了专案组,迅速前往厦门展开调查,并在银川、福州、南宁和珠海等地追踪线索。令人遗憾的是,存入福州账户的150万元被迅速转移到多个其他省市账户,追回难度极大。然而,专案组的努力并未白费,150万元转往厦门的涉案款项最终未能成功转账,已退回王阿姨账户。


12月29日晚,警方在长寿路的一家宾馆内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彭某、王某、曹某和李某,他们被发现持有大量银行卡、现金以及多部作案手机。这四人被确认为诈骗团伙中的“取款团队”,其中彭某受境外老板雇佣,负责在全国各地取款,并按取款金额获取报酬。


这起“电信欠费”诈骗案件揭示了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困惑和信任进行欺诈的手段,同时也显示了警方在打击此类犯罪中的高效反应和追踪能力。


扩展资料

“电信欠费”诈骗,是犯罪分子以受理“电话欠费”为名冒充电信局、公安局及银行工作人员对被害人实施诈骗,诱骗被害人到银行ATM机按提示操作转账的案件。发案时间均在白天,被害人以老年妇女居多。2008年以来,此类诈骗案件在上海、福建等地频发,并出现出现新动向。警方积极对这类案件进行打击,并提示要提防“电信欠费”诈骗,而专家们提议应该从源头、途径去打击此类犯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