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织金县县长朱永德简介

织金县县长朱永德有作为吗

因收受扶贫款礼金被调离却获近万群众签名挽留 在贵州小城织金,市民于街头拉起条幅,签名挽留牵涉扶贫资金案被调离的县长朱永德。这被称为 “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 一个“使织金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县长,一个为残疾人解决谋生手段的县长,一个热衷于在当地网络论坛上与网民聊天的县长,同时又是一个“收受扶贫款礼金”的县长。 在2007年连任县长后,他曾在演讲辞中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市民坦承:很多人从织金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才“出于私心”挽留。对“能吏”的期待,是否正是这个偏僻城市谅解朱永德收受礼金的原因? 是这个渴望发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实干的一面,还是他亲民的态度掩盖了其收受扶贫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个真实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复杂的真实? “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6月6日,在贵州中西部小城织金县,有市民拉起条幅,签名挽留他们刚刚因牵涉扶贫资金案而被调离的县长。 前来签名的人络绎不绝。老百姓不愿意县长离职,这是“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一位网民在当地论坛中说。与此同时,从6月5日开始,当地网上论坛里出现大量或挽留或表达不舍之情的帖子。 网络帖称,因牵扯该县扶贫办主任私分国家扶贫资金案,县长朱永德被调离。之所以挽留,则是因为朱永德被普遍看作“织金历史上少有的好县长”。朱主政织金六年时间,被认为是该县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签名活动是自发还是有人幕后策划?朱永德作为一县之长,所犯何事,政声如何?这个地处西部山区的小县城,又为何出现此番举国少见的事件?6月7日之后,当地论坛上有关于此的帖子被悉数删除,挽留活动亦无有下文。南方周末记者在当地采访期间,织金官场人士均避而不谈,而街头巷尾,民间则对此仍热议未了。 “万人签名留县长” 6月6日上午11点左右,织金县中心,财神庙。在庙墙下摆配匙摊的胡师傅看到,几位市民在庙门边的围栏上扯起了横幅,铺上了条条红布。这里毗邻县政府大楼,又是三岔路口,不一会儿,许多人围了上去,财神庙门口立即热闹起来。 横幅上写着“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朱县长要走了?”一些人露出惊讶的表情。胡师傅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 红布条边摆着黑色的签字笔,有人在一边解释“不希望朱县长走的可以在条幅上签名”。织金人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停有人过去写上自己的名字,有人还写下几句话或者临时编写的诗。“签名的有上千人。”胡师傅粗略估计说,其中有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有公务员,甚至包括六七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因为要照顾生意,他并没有持续关注这里,签过名之后就离开。他说,摆摊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斜坡,一下雨就满是泥泞,而整修后现在这里成了步行街,不仅平整,相关部门还给他们划好摊位,在这里揽活并不收费。步行街项目是在朱永德主导下修建。 中午的时候,在市政府广场前尚未竣工的屋子上,又有人挂上了新的横幅:赠织金县人民政府朱永德县长。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签完名离开后,许久又折回拿出一张刚打印好的感谢信贴在签名横幅边。 活动越来越热闹,第四拨人的到来,是挂出了一幅5米长2米高的彩印招贴画。画上,织金城全貌的背景前,朱永德面带微笑挥着左手,右上方写着“朱永德,织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右下方,是酷爱书法的朱永德之前曾发表在网络的一件书法作品: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记者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幅招贴画是网民悬挂。签名活动之前,在织金本地的“平安织金论坛”和“织金论坛”,关于朱要离任的消息已经在上面炸开了锅。 记者事后了解,随意选出一条红布,数出了640多个名字,10条共约6000人,加上两个横幅以及招贴画上的签名,差不多有八九千人的签名。《朱县长该留下》、《一个普通老百姓认识的县长》、《与朱永德县长书》……网民们纷纷发帖,内容无一例外表达遗憾和挽留。在这个小县城的论坛上,最多的时候有近200人同时在线,而平时不过10多人而已。记者注意到,留言的ID大多注册已久。 对网民来说,他们热议此话题的原因之一在于,朱永德在这两个论坛上都是实名注册,并曾广泛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 随即,签名活动的介绍和现场照,被当地网民以《织金县万人签名留县长现场》为名被传至贵州省乃至全国各论坛,朱被调离的原因被介绍为“受原织金县扶贫办主任一案牵连(负领导责任)”。 网民“笨熊”认为照片上看不到万人,“是不是好官,拿出证据来,空口无凭,凭啥信你的忽悠之词?”“笨熊”并质疑,这些签名是真心与否还要调查确认,比如“签名托”、“给钱签名”、“利益集团的签名”等等是否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