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却考不好

如题所述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其实还是很多的,但也是有迹可循的,这里我总结几个比较典型的且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可能,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具体表现一一分析,一般来说是能够找到合适解决办法的。

一、态度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日常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只要他不是回回是因为“作弊”而成绩好的,那么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天赋”那种情况,即很聪明。日常的测试其实更容易检测出学生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但是日常的测试往往在考查的内容的深度上往往相对会比较浅一些,比较侧重的是基础考查。

聪明的孩子他们学东西确实是很快的,所谓一点就透往往指的就是这部分学生,如果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在能够跟得上,那么往往这部分孩子的成绩会非常突出的。而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情况则很容易因为一听就懂然后就不求甚解了,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觉得“会了”就行了,实际上却未能真的“懂了”。

这种问题还真的是比较容易出现在那些比较聪明且还很活泼的孩子身上。

二、习惯和方法问题

这个原因更具有普遍性。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遗忘”这个问题是几乎没有人可以避免的。即当时学会了但放置时间太久都会导致遗忘的,只不过不同的人以及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罢了。由于日常测试往往是具有很强“时效性”的,即学完不久就马上测试所学内容,所以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学生对各种知识点掌握最好的时期,因此能够考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大考的时候一方面是考察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另一方面是可能会出现一些从深度到综合性都跟日常测试不同的题目,这个时候不少学生就会出现感觉应该会却不会或者是感觉是会的但是却没答对的问题出现。

而且如果你去分析试卷你还会发现不仅仅只是知识点掌握的问题在大考中暴露出来了,包括学生日常书写、步骤以及答题规范等问题都可能是丢分的原因,只不过很多时候这些问题被另外一个词——粗心给取代了,使得不少人甚至包括学生本人都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考得更好甚至满分的,但是就是“粗心”了。殊不知如果你总是这样认为,那么这个“粗心”恐怕就会一直解决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好如下三点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1、作业必须要认真完成,有不懂的一定不要攒着、放着,趁热打铁一定要及时解决。

2、无论是日常的作业、测试、考试还是自己课外的拓展练习,错题一定要改,而比较典型的错题要尽量花时间去整理。如果孩子太忙没空,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辅助一下,但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之后,个人建议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件事情会更好。

3、有质量的、有针对性地拓展学习。所谓的有质量、有针对性指的是不要什么题都刷,什么课(辅导班)都上,一定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

三、心理问题

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很多人认为这都是父母要求成绩过高导致的,尽管会有这方面的可能,但问题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有些人用我们日常说的话来说就是“太要好”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总是希望自己做到最好。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比较多的,有的人是单纯觉得自己就应该做到最好,有的人则是因为不做到最好或者觉得对不起父母或者老师的期待有或者是担心被父母老师同学等看轻……

想做到最好本身是没错的,但是这种诉求却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由于没有疏导好结果就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想赢怕输的复杂心理使得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小的困难而逐级放大,最终影响了整个考试结果。事实上他们不是不会做那些题,只是因为心态变化了,导致那一刻脑子混沌了。

心理问题是非常难以解决的,绝对不是说靠跟孩子讲讲“成绩不重要”之类的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性格的,外部的疏导短时间会有效,但是效果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且往往当下次大考临近的时候这种情绪又会逐渐冒出并且难以控制。

遇到这种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上述的疏导工作还是要做的,日常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家长要跟老师沟通这事儿)保持对这种“做最好”心理压力疏导,并且多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

学校里父母难以控制,但是在家里尽量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各种事情,不要让自己的低落情绪影响到孩子,也不要总是可以去提那些容易导致压抑、情绪低落的事物,无论是不是跟孩子学习有关的,哪怕就是对工作的不满、对社会问题的不满也是如此。

除了乐观积极的态度、营造宽松环境之外,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运动、活动。越是爱学习的孩子家长越要注意这点。

实际上态度也好、环境也罢见效是非常慢的,尤其是当孩子大了之后特别是从进入青春期之后,这个影响就会变得很轻了,但是运动和各种活动是非常容易让孩子的身心压力得到释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