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的使用范围的问题?

今天我要请教大家一下关于理解一词的适用范围,我和我朋友争论理解的适用范围很久了,下面我打的每一个字都是很认真的 所以我想听听大家

的看法,不希望是复制的,谢谢 每个回答的好的人我都可以单独开一个帖子给他200分

我们后来举了一个例子 通过这个例子来阐述自己对理解适用范围的定义,请问大家认为我们谁理解的是"对"的,或者我们都是错的 那就说说您

的理解.谢谢了!

例子如下:
现在假设一个人通过指导学习1+1=2这个问题需要5天时间;
继续假设一个人在漫无目的在不经意间知道了(这里漫无目的的意思是说他不是像A那样主动的去学习1+1=2这个东西)

1:A小孩儿第一天上课老师告诉他1+1=2,但是他很郁闷,因为他不理解,这个1+1为什么等于2,后来经过5天自己的研究学习他知道了,他理

解了;(他理解了 他是理解的1+1=2)
2:B小孩在没有人告诉他1+1=2的情况下,在10天的生活中也知道了1+1=2;

我们争论的主题就是A小孩在有人告诉他1+1=2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研究理解了1+1=2
而B小孩在生活中漫无目的情况下知道了1+1=2(这里的漫无目的的意识是,比如说开机,他不想开,他也不知道怎么开机,他就是漫无目的的按了一

下开机键计算机就启动了,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以上开机的这种形势知道了1+1=2)

B小孩漫无目的的知道了1+1=2这个道理是不是等同于他理解的A小孩的老师说的1+1=2,他就没有听过A老师说(甚至于大家认为A小孩的老师和B

根本就不生活着一个星球上)

我朋友的观点如下:
A小孩儿是因为他不明白1+1=2,所以带着目的的学习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称之为理解,而B小孩儿从来就不知道A老师告诉A的是1+1=2,他既

然从来都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目的和需要去知道这个,他只是无意间知道的这个道理,那么他的这个明白的这个过程怎么可以叫做“理解”

??他从来都不知道A的老师讲的是什么我认为也不可以说他理解A老师所说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A的老师这么个人更不知道A老师讲过这么个

东西,B小孩儿明白了1+1=2,但是他并不明白A的老师所说的东西虽然A老师说的东西他已经知道了,
B小孩儿明白了(1+1=2)并不等于B小孩儿理解了A的老师所说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A的老师是谁也不知道A的老师讲过什么东西; 所以他的这个

过程也不能叫做和A小孩儿一样的那种理解;

现在说说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可以说B小孩理解了A老师所说的1+1=2这个道理,因为很简单,举个例子:
这个例子是关于编成语言java的,在java方面有一本书叫<<java编成思想>>,这本书很好的解释了java的性质 本质 ,非常方便学习java的人快速

理解java,那么现在举例,一个人(A)通过java编成思想学习java 并最后理解了java,另一个人(B)自己一点一点点摸索,碰了很多包,终于也总结

出了<<java编成思想>>中的东西,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java编成思想>>这本书,最后A和B一样都理解了java,虽然B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B和A理

解的东西是完全一样的,所以B其实也理解了A看的那本书上的东西,虽然他没有看过,因为很简单那本书所讲的和B所悟的java是一样的,即B理解

了<<java编成思想>>,只不过它理解的途径和A不一样 ,是理解的过程不一样,不是理解的东西不一样,回来讨论1+1=2这个问题,虽然B小孩不知

道A小孩老师所讲的1+1=2,他自己“漫无目的”的了解了1+1=2,但是理解的内容就是1+1=2,这点B小孩和A小孩老师所讲的东西是一样的,所

以B小孩此时可以理解A小孩老师所讲的东西,因为1+1=2是一个“真理”,不一样的只是理解“真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B小孩的真理和A小孩

老师所讲的真理是一个,所以B小孩理解了A小孩老师所讲1+1=2.

以上是我和我朋友的观点 请大家讨论一下,看看谁是"对"的 谢谢

第1个回答  2008-04-24
我想,你的朋友的意思是不是这样:B小孩从生活中了解到1+1=2,比如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或1元+1元等于2元,但是他即使理解了这一点,却未必理解了数学上的1+1=2,现实中有些老人,数钱,算钱都不会错,但是未必会做数学中的1+1=2,数学上的1+1=2是对生活中的各个例子的总结归纳,理解一部分不等于理解了整体。
另外,其实严格说1+1=2只是在数学的环境下才成立,是一种出于方便计算产生的理论,根据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事物这一点,你要到哪里去找两个绝对相同的1?就像你可以把1苹果+1梨=2水果,或1大苹果+1小苹果=2苹果,但是它们都无法反映1+1=2这个例子。在定义上可以定义为相同,但实际上只是模糊的相同而已。
你的例子JAVA编程来说的话,在实践上的理解和认识上的理解也有不同,至少,懂得理论不等于你就会做,懂得怎么做,但是头脑里未必有对这种实际的归纳。因为人可以把一种经验存储下来,比如当XXX发生时就作出XXX的反应,大多数人都会洗脸刷牙,但若要你具体描述这个过程,大多数人都不清楚,那么JAVA编程的经验,相信也不能完全像书本一样归纳出来。
关于理解本身的话,理解是可以用完全,稍微等词来表达理解程度的,但你并没有设定这个度是多少,也就是说,不知道对理解的要求的话,就谈不上理解不理解的,就像考试的及格分数一样,到什么程度合格,可以被成为理解了,这就是理解的应用范围,否则就加一些模糊的形容词。理解做为动词时,把它作名词时的概念拿来是不行的吧。举例就是对事物的理解和理解事物,这两个理解意义不一样吧。
第2个回答  2008-04-04
理解 = 通过理论 解决/得到/知道
理论 = 有道理和逻辑的论述

A通过老师的指导,以道理和逻辑为出发点知道了1+1=2
B通过时间的帮助,在生活上慢慢知道了1+1=2

举例:
A在学厨师,老师告诉他什么样的作料搭配能有什么样的味道,什么菜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那么在将来的料理当中A自然会运用自己知道的方法来做菜.

B在生活中做饭,第一次盐多了,那么第二次他自然知道要少放点盐,第一次的米煮糊,那么同样第二次他知道煮的时间减少.直到最后做出可口料理.

结论:
厨师告诉的A的做饭做菜以及调料搭配的方法,例如出现自己含有盐份的菜料,在A通过厨师的教授后自然知道在这种菜料烹饪的时候少加盐.

而B遇到上述A的情况的时候又只能通过尝试的方法才能烹出食物.

A是通过厨师的道理及方法正确使用后进行烹饪,为理解.
B是在实践中慢慢失败,最后做成.

我个人对B的看法是,将一个人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通过触摸墙壁找到出口.只能算是一种习惯.
第3个回答  2008-04-04
其实你们说了那么一大堆最重要的没说.
人的理解是一种能力,无论是A或B小孩的知识其原形都是从实践中的来的,A小孩理解的知识是从别人实践的经验中的来,而B小孩的知识是从自己亲自实践的来,两者或许有差异,但都是理解了只是理解的深度和范围不同,A小孩可能只是理解了这个1+1=2是个数学计算公式应用在数学方面.而B小孩则是理解为1+1=2是两种东西在一起是两个,其主要是实际的应用.他们都是理解了1+1=2但理解的范围不一样.对1+1=2他们都理解了,而对1+1=2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什么情况下1+1=2估计他们都没完全理解.
在二进制中1+1=10而1+1=2则是错的.因此,理解就是对某一事物某种情况的理解,而所处情况不同起理解的内容也不同.这两种本来就缺乏比较的前提,因为他们理解的不完全是同样的内容.
第4个回答  2008-04-07
你去查下字典啊,
从说文解字开始一直查到现在的字典你就明白了,呵呵..

我帮你大体解释下和字典上没有的..

理解,

要分成, "理"和"解",

"理"原为名词,

古意指某事物,

后引一种事物的原由,引义为定理,原理.

后用做动词,做为已经知道某种事物的原由.

接引申用作关系动词.例如"理会".

"理"也可用于表示到达某种高度,完成某种事物...
(还有其它意思,上面的已经够说明的了)

"解",
古意为一种饰物,

后用为动词,

卸(下)饰物,

后申意指某种动作,某过程.

接引申为定向的完成动作.(所谓定向就是从一定程度开始然后完成了动作,且原先预知了或已知道结果.)
例如"解释"

现代汉语中"理"和"解"用作一词时,

"解"用了定向完成动作的意思.
则"理"几乎保留了所有原意.

可表示主者(主语,用理解一词的句式中的主语)

定向完成了"理"这个过程,

"理"是领悟,知某事物,某原由,某定理,某种境界,某种关系,某种借指(和介质意思差不多,只是有点被动成分),

其他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就很少用了...

希望你能明白了...
第5个回答  2008-04-07
字面解释:理解就是“理性”的“解释”

我们叉开说吧~

理性就是相对感性讲的,是建立在“事实”、“客观”、“被感知世界”的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通过神经元的关联所产生的——他不是物质,但它具有物质的特性。这点一定不要搞混了;

那么,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外界环境(包括:内在的,心理的和外在的,自然的),就要从累计生活经验开始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我们的“理解力”才会有所提高。

同样,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话^_^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