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人年四十,阳气自半”?

如题所述

黄帝问歧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即使到了百岁,依然动作敏捷不衰老,而现在的人,到了五十岁,身体就开始衰弱。这是时代变化的原因,还是人们失去了某种养生之道?”歧伯回答:“上古时代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遵循阴阳法则,精通术数,饮食有节制,生活有规律,不胡乱劳累,因此能够形神兼备,活到天赋的年龄。而现在的人则不同,把酒当水喝,把放纵当常态,醉酒后行房,欲望耗尽了精血,散失了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满,不按时休息,精神放纵,追求短暂的快乐,生活无规律,因此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上古时代的圣人教导人们这样做,人们都遵循这个原则,避开邪气,按时作息,心态平和,真气自然顺畅,精神内守,疾病从何而来?因此,他们心志安闲,欲望少,心情安定,不恐惧,身体虽然劳累但不感到疲倦,气机顺畅,各得其所,所以享受美食,喜欢衣服,生活简单自然。上古时代的人,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不被外物所诱,符合养生之道,因此都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他们的道德完善,不会陷入危险。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自己,如果能够调养得当,就能长生不老;如果放纵欲望,生命就如同朝露一般短暂。”歧伯又说:“人到了四十岁,阳气就开始减弱,起居也开始衰弱。到了五十岁,身体开始发福,耳朵和眼睛不再敏锐。到了六十岁,阳气进一步衰弱,体力大减,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出。因此,知道养生的人会显得年轻,不知道的就会显得老迈。智者能观察到这些共同点,愚者则忽视差异。愚者耗尽精力,智者则保持充足。因此,智者耳目聪明,身体轻健,即使年老也能恢复活力,显得年轻。所以,圣人追求无为的境界,享受淡泊的生活,能够控制欲望,保持内心的虚无,因此寿命无穷,与天地同寿。这是圣人养生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