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诚信是做人之本?

为什么说诚信是做人之本?(100字以内)

1、诚信的含义、
诚者,真诚、真实;信者,诚实、不欺。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认为“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后来的儒学家们发展和完善了孔孟的“诚”和“信”,他们将“诚”视为“圣人之情”,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唐·李翱);将“诚”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认为“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北宋·周敦颐);甚至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有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中庸》),以“诚”为宇宙的一般规律,并以“知”“行”关系去阐述“诚”与“明”的关系(明末清初·王夫之)。总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
2、诚信缺失的危害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城市而言,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对国家民族而言,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而一旦诚信缺失,危害甚大。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言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掉生存之根,城市就会失掉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假文凭假学历盛行,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绝,信用欺诈防不胜防,假新闻假广告层出不穷,正是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据悉,中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诚信的缺失,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
3、现代诚信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与超越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和传统诚信相比,现代诚信有如下特点:
一是调整社会生活的内容更为广泛。传统的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的活动范围很小,人与人之间交冬天的范围很窄,交往的频率很低。除了少数经商的人群外,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群之间的交流一般是局限于亲戚、朋友和熟人之间。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如果调整主体缺失,这种规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降价。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可见,在古代,儒家所推崇的“信”也多是朋友之“信”,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义中,“信”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修身齐家”这一层面上。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信息畅通,交通方便,人类社会逐渐由农耕文明走向商业文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扩大,交流的机会增多,交流合作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交流的对象也由熟悉的人群扩展到陌生的人群。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所调整范围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熟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交往,大到国家政治经济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现代诚信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诚信,具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已从“修身齐家”的层面扩展到“治国平天下”的层面。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其中“德”的重要内容便是“诚信”。
二是诚信缺的危害更大。由于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交流多限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传统诚信只是居于“修身齐家”的层面,诚信的缺失往往是伤害亲戚朋友熟人的感情,失朋友之“义”,是个人修养的缺失,是道德取向的偏差,是人性的堕落。而现代诚信一旦缺失,不但个人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一次金融诈骗,可导致上亿的资金流失;一纸合同不履行,会使一个企业破产;一言承诺失信,可使一个国家威信扫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6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函,诚信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在古代,没有诚信,则没有立足之地,古人以诚为本,一诺千金,现代诚信显得更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逐步在各行各业中形成一种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在遵守他们自己的职业道德。 话说秦朝,刚刚统一不久,国内子民诚信严重缺失,地方官员并不相信百姓,百姓也不信任地方官员,国家才刚刚统一为了社会稳定变法改革的进行,作为行政首脑的李斯,想到一种办法,让官员能取信于民,他就在城楼下,指着一根竹杆子说,谁能把竹杆子拿到城内,谁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开始并没有相信他的话,但没有多久,有一个人拿着竹子进了城,所以官府给了他二十两黄金,从此百姓才信任官府,为秦朝的变法图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建立了官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对于这个例子,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诚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讲诚信应该从小培养,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要为子女树立榜样,从小培养他们的诚信,教他们如何诚信做事做人,失去的后果是怎样的呢?古人有古人的一套方法,现代人也有自己的方法去惩罚他们,如果在国外有一次失去诚信,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你不仅找不到工作,而且住房乘车也是个问题,那真是无立足之地了。不仅在国外如此,在国内也如此,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化的发展,最直接的是银行对你的制裁,冻结你的资产,个人信誉的好坏关系到一个的一生的前途,也说的有点严重了,不过它的重要性不可忍略。 诚信做人,一诺千金,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不仅要时刻地想到,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做到一次胜过想上千次,付出行动尤为重要,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就是这样,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言而无信,更能说明诚信缺失的利害关系,齐国攻打宋国就派孙子向南求救于楚国,楚王听了藏孙子的请求后,非常高兴,答应派兵救援宋国,样子为得十分起劲,藏孙子满面忧愁地回来,他的车夫问,现在求救之事,已成您反而满脸忧愁,是为什么呢?藏孙子说,宋国小而齐国强大救了弱小的宋国却开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一般人都会忧虚的事情,楚王却很高兴,认为这们一定会坚定我们一抗齐的决心,我国坚持抗齐,齐国的努力,就会减弱,这对楚国很有利。 藏孙子回到了宋国,后来齐国古领了宋国的五个城邑,而楚国的救兵却一个也没来。 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的时代,经济利益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人忘了诚信二字,追逐利益,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这种现象,更应该受到关注,培养国民的诚信素质十分更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
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个为前提那么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我认为是这样的)。
只要你是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那么诚信本身就是是社会学提出的人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态度。
最简单的说吧;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这是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认同这一观点。好了过多的废话也就不多说了反正道理也就是这么一个,看个人怎样理解和应用啦。 顺利咯!

参考资料:个人观点和建议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13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和能说到做到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让人感觉放心可靠。而一个人如果总是说到做不到,他会怎么样?对他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诚信对人的作用,以及在承诺别人前需要先考虑好的三点注意事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