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的故事

要一篇短小精悍的献爱心的故事,像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一样,或者像加拿大的瑞恩一样富有爱心,要快,要靠近现代生活.
好的,追加赏分不低与20.

1
能给予就不贫穷 文/马旭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他的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2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事还真应了这句话。星期天,我与往日一样,到河边公园里去看那些看了无数次又无聊的表演。等我刚坐下时,一个小女孩子走到我身边说:“叔叔,行行好。给我一块钱吧。我妈妈正在医院里等着我讨钱给她治病呢。”看着小女孩那瘦小的身子,我想都没想,顺手在口袋里摸出20块钱给小女孩子说:“小妹妹,你快去吧。”kxop.com
小女孩子的事很是令我感动,回到出租房里,我把这件小事写成一则短文,寄给了日报的副刊。恰巧,日报副刊正在搞个“一件小事”的征文活动。那位副刊编辑觉得我的那篇小文很有感染力,不但在日报的副刊头条刊出,还评了个一等奖。奖金不高,足足200元。
正当我高兴的时候,日报的记者们来找我,说是给我做一个特写:“一个打工仔献爱心的前后”。要求我把献爱心时那种心情说出来,并要给我配了一副特大的彩照。我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些自己也觉得很虚伪的事情。
这一天,我又去河边公园,顿时就有许多人围了上来:“李叔叔,行行好。给我们一点钱吧,我们都因家里穷,没有钱上学。行行好吧。”我问:“你们怎么认识我的?”“李叔叔您在报纸上的照片好风光哟,我们怎么不认识您呢?”原来是日报报道的事,他们都看见了。我有点为自己成为“名人”而高兴。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摸了出来,只能按人分给他们。“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一个电视台抓新闻的记者恰巧路过,看到这一情况,马上把镜头对准了我。
这个新闻在当晚的黄金时间里播出来。我在电视是看到自己那光辉的形象时,激动得跳了起来,这毕竟是我第一次上电视。我一个打工仔也能在上电视露面,这无疑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从此,施舍别人成了我一生最大的爱好。
有天,我正在上班,班长叫我去一趟,说是有人找我。我一看那人不认识,便说:“我不认识你呀。”“这不要紧。我认识你就行了。”那人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印有“乌有市子虚公司办公室主任——卜才”的字样。
“你找有什么事?”我很是不解。因为像我这样的打工仔,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别说一个办公室的主任来找我,就是连我所在厂的车间主任都很少找过我,除非是我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是这样的。我们老板从电视上看到了你的光辉形象,很是欣赏你的那种献爱心的精神,特地让我来请你去我们公司去上班。”卜才主任说。
原来是这样。这是第一次有人请我去干活,这样的好机会,怎能放过呢?于是,我就点头答应。可在这时,站在一旁的班长着急了,大声说:“小李,你不能跟他去。你就在这儿等一下,我马上就来。”班长说完飞也似的跑了。不一会儿,班长就跑了回来,说:“小李,老板叫你去一趟。好像说是给你转正。”
妈呀,怎么好事都让我占全了。你别说,我出门打工,就是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混出一点好模样来。于是,我对卜才主任说:“你稍稍等一下,这件事,我得考虑考虑。”
“没关系。如果你想通了,就随时打电话给我。”卜才主任把他的名片给我后,又把他的手机号码写给我。真是好人有好报啊,我再一次不由在内心发出感叹。
老板是一位很和蔼的老人,见到我便问:“你就是小李同志。”我点点头。老板又接着说:“我们厂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这样吧,明天你就到人事科去办理手续,给你转成正式工。”老板说完就写了一张纸条给我,说是我的“通行证”。
次日,我拿着老板给我的那张“通行证”去人事科办理转正手续。人事科的主任对我说:“老板刚才说过,给你转正可以,但你必需交纳押金一万元。”“这是为什么?”我问,因为老板给我说时,没有说到这笔费用。“为什么?”人事科主任有点不高兴说,“你有钱去献爱心,难道说不可以为我们厂献点爱心吗?这可是对的后路着想,也是我们老板格外开恩。我们这个厂开天辟地以来,就没有给打工仔转过正。”
妈呀,这也不是叫我们给他们施舍吗?我一个打工的那有那么多的钱,于是,我转身就走了。你为难我,我没有去路吗了?我就拿出卜才主任给我的名片,到公用电话给卜才主任打电话,说是我到他们那儿去上班,卜才主任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专车来接我。
卜才主任果然不待我很好,不但给我安排住宿,还给我送来了好多贵重的礼物。这是我打工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贵重的待遇。真有点像是到了天上。几个月过去了,可就是不见给发工资。很快,我连生活费都没有了。这时,我不得不向卜才主任提及工资的事。卜才主任说:“小李,你是我们公司里的偶像,我们已经把你的全部工资,在没有征得的意见下,以你的名义拿去献爱心了。希望你原谅我们的做法。” 妈呀,我又被人家拿去献爱心了。
一气之下,我又辞去了子虚公司的工作。这天,我不知不觉地到了河边公园,刚坐下,被一群人围住,一个稍大的男孩子说:“这不是那个献爱心的打工仔哥哥小李吗?” 男孩子还没有说完,其余的人一下子把我给围住,都把手伸出来说:“叔叔,行行好吧。”这时,我没有好气的说:“我自己都没有钱吃饭了,哪里还有钱给你们。”
男孩子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连叫化子都打发不了,还打什么工?”
我一听,差点昏倒在地……

3
丛飞爱心事例

一、所获荣誉

1998年获得团市委和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

1999年获得团市委和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2003年12月被团市委、市义工联评为五星级义工。

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七届文明市民标兵”。

2004年2月被团市委、市义工联推荐参评“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2004年经团市委、市义工联推荐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4年被团市委、市义工联推荐为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候选人。

2005年被评为“2004年度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005年被团市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

2005年被评为“深圳最具爱心人物”。

共青团深圳市委主编的青少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春的旋律》(普及读本)中介绍了他的动人事迹。

二、扶贫慰问

2001年1月,他随市义工联前往贵州织金县义演。

2003年3月,丛飞随团市委前往贵州两所手拉手小学进行回访,他走一路,唱一路,给少数民族同胞带去欢乐。

2004年6月30日,前往织金县慰问。7月1日举行义演。

三、以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义演

丛飞1997年加入市义工联,担任市义工联艺术团长。他多次在帮困助弱的募捐现场放声高歌,并多次去市劳教所、收教所、戒毒所进行帮教演出,为误入歧途的人们带去生活的希望,帮助他们迷途知返。并收留期满释放人员帮找工作,还自掏腰包帮助买车票返回家乡。

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在深圳团市委组织下,丛飞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沙头角等地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募捐丛飞义演晚会”,将15.6万元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给了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8年8月至10月,他为抗洪救灾义演十多场,还作为特邀嘉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抗洪抢险模范慰问演出,受到与会的国家领导人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1998年8月19日,正在长沙演出的丛飞听说深圳要举行“奉献爱心,情系灾区”义演,立即推掉了几场商业演出,自己掏钱坐飞机赶回来参加演出,并将湖南演出的全部收入2万元捐献给了灾区,还捐献了家里大多数衣物。

2000年7月,丛飞获邀参加香港庆回归三周年晚会,接连在香港红堪体育馆、伊莉莎白体育馆、香港会堂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0年秋天,正在江苏泰州演出的丛飞接到布吉镇“金秋慈善义演”的通知,立即推迟在江苏的演出,自掏机票回深圳义演。

2002年4月,每逢周三的恒浩公民道德建设表演中,丛飞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舞台上,高亢洪亮的歌声,妙趣横生的小品,让人们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得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等国家、省、市领导人先后现场观看后,均对丛飞充满真情和教育意义的义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仅一年时间为宣传公民道德义务演出48场。

2003年3月,从贵州助学归来的丛飞在为希望工程义演的晚会上,演小品假装滑倒而摔裂了尾椎骨,医生再三警告要卧床休息15天,可丛飞停不下来,15天内他又连续在南山区博伦职校、恒浩公民道德建设办公室等义演6场,每场演出前坐都不敢坐的丛飞演唱一样卖力,演小品一样滑倒,等到下台来他满头大汗,几次差点晕倒,可丛飞总是咬咬牙,下一场照样坚持上,别人再三劝他别演了,可他说:“我没事,上台看见观众在下面高兴,我就不疼了”。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先后两次应中国记协小记者杂志社,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部、首都精神文明办的邀请,丛飞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自费到北京抗非典第一线,参加“抗非典 献爱心 讲文明 树新风——亲切慰问防控非典一线人员”系列广场演出活动。慰问战斗在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小汤山、凤山疗养院等21家医院的360多名医护人员,受到北京市的领导及各个阶层的高度赞扬。

2003年7月,应邀参加了香港六周年的庆祝演出,演出引起轰动,这已是两次参加了庆香港的回归庆典。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2003年中秋,丛飞在市义工联组织下,前往深圳监狱慰问干警和劳教学员。

2004年11月26日,在角膜捐赠志愿者吴翼飞骨灰树葬仪式上义演。

丛飞现在是深圳机场的“爱心形象大使”,因为他经常深入那里慰问义演,给大家带去艺术享受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小伙子、大姑娘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丛飞还经常深入驻深部队、武警部队慰问演出,为军民鱼水情添上新的美妙旋律。

2005年1月,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强忍剧痛多次积极参加东南亚海啸赈灾义演。

四、以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的身份救助残疾人

1998年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成立一周年,要举行一场联欢会。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丛飞正在附近演出,闭幕后一位残疾人朋友央求丛飞参加他们的联欢,从此他便成了康复站68位残疾人贴心的好朋友。站长巫妙春大姐告诉记者,八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中秋助残日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节目,每年十几次的聚会,这些残疾人都和他成为了知心朋友。一次,丛飞因胃出血住院,一接到为残疾人演出的电话,赶紧让护士拔掉点滴赶过去,一首一首地唱,还为大家表演魔术、鼻技、哑剧。在场的几十个人无不被哑剧《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惹得掩口失笑,表演到病人痛苦得直不起腰时,丛飞也真的撑不住了,趁势假戏真做,掏出止疼药吞到肚里,仍然坚持演出。

2001年夏天,丛飞接到康复站巫大姐的电话,得知站里有个叫海霞的山西女孩,通过努力考上了中央电大和市卫生局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班。当时正是丛飞资金困难的时期,他刚给远在贵州他资助的100多个孩子寄了两万多元的学费,已经是捉襟见肘的他,考虑到双腿残疾的海霞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深造的机会,一咬牙将自己那台价值5000多元的摄像机送到寄卖店,变卖了1000多元,当天下午给海霞送去,叮嘱她好好学习。现在的海霞已经电大毕业,并在一家电脑学习班担任老师。

2001年圣诞节,康复站开联欢会,残疾朋友想听丛飞的歌,正患重感冒的丛飞闻讯后从南京座飞机赶回来,为残疾朋友唱了一首又一首,唱到最后嗓子都嘶哑了,在场的残疾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004年2月24日,上午到莲花北康复站看望那里的六十多位残疾朋友,并向他们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节目。

2004年6月,丛飞照常打电话给巫大姐问候残疾朋友们,并问康复站是否有人需要帮忙。巫站长向他说起一个身患血友病的9岁男孩严小焱的事。听到此事的丛飞,二话没说给孩子送去1000元做医药费。自此,已经有一个4岁小女儿的丛飞又多了一个“儿子”,他常常打电话给小男孩家里或者是康复站,询问小男孩的身体情况和学习情况,他对小男孩说:“我就是你干爹,有事就打电话给我!”圣诞节前,丛飞又给孩子带去圣诞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给孩子治疗的1000元钱。

2004年8月30日,前往康复站义演,并送上3万元的摄象机。

五、救助失学儿童

1994年,一次到四川的慰问演出中,丛飞遇到了一群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他当场捐出了身上的2400元钱。也就是从那时起,丛飞开始将演出收入大部分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慈善事业。

2001年1月,他随市义工联前往贵州织金县义演,那一次,丛飞资助了10个苗族、青族、土家族的贫困小学生,最后也是同行的义工借钱回家。

2003年3月,丛飞随团市委前往贵州两所手拉手小学进行回访,在安顺市龙宫镇中心小学,独山县深黔塘香手拉手小学,他一口气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资助给了吴红翠、吴玉林等4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布依族小学生,回程时只好向同行的南山区博伦职校团委书记马亚丽借钱回家。

2003年2月26日,湖南省汉寿县正式成立了“丛飞爱心助学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丛飞在资助了多名当地贫困学生后,捐资91000多元成立的。

丛飞近几年培养了5名艺术人才学生,个个出类拨萃,其中壮族女孩唐露露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先后获得了全国少儿歌手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优秀奖;乌克兰留学生博比肯也获得了全国“外国人唱中国歌”大赛的金奖;山东的李嫒、常德的青科二位同学也先后考入了西安音乐学院,现已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了。

2005年1月26日,丛飞远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的“女儿”晏语轻轻来到了深圳“爸爸”身边。13岁的孤儿晏语轻轻在丛飞资助下已读初二,寒假来临,丛飞把无依无靠的轻轻接来过春节。一切为了爱!

这些年来,丛飞先后资助了深圳、贵州、湖南、山东、云南、四川等地140多名家境困难的大中小学生及残疾人。目前已长期资助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十多个民族有40多名孩子。

六、其他

1995年7月,丛飞随团前往湛江慰问南海舰队全体官兵。

2002年10月25日,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著名残疾演讲家秦海凡来深首次演讲与丛飞相识,成为好朋友,秦海凡每次来深,丛飞都会看望他,2003年10月,秦海凡因患肝浮水被困深圳,丛飞到香港亲自买药给他,为他治病,减轻他的病痛,使他能顺利回国,秦海凡非常感动和高兴。

2003年初,丛飞在深圳市收容教育所表演和演讲时,一个因为卖淫进了收容所的河南姑娘脸上挂满泪花。事后个别交谈,原来姑娘是学芭蕾舞的,大专毕业,已经跳了多年芭蕾舞,后来走上了邪路。3个月后,姑娘从收容所出来,父母亲人不准进家门。孤独一人,身无分文的她,又只能流落街头。这事让丛飞知道了,于是千方百计找到姑娘并把她领到家。当时,很多人劝丛飞,别收留她,会把自己的名声毁了。可丛飞放心不下。因为家里房子太小,丛飞临时给她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住,还给她买来新衣服和日用品,每天给她送饭。丛飞每天带着她四处找工作,终于使她走上了正路。

丛飞简介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初二辍学,后进入某银行担任出纳,带薪考入沈阳音乐学院。

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后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2004年度广东省优秀音乐家”、“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称号。(转载请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奥一网)

2005年4月22日入院,后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

2005年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7月后,丛飞事迹先后被《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艺术人生》、《文化访谈》、《焦点访谈》、《名人面对面》、《中国周刊》等报道。

2006年2月9日,丛飞入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4月11日,丛飞决定捐献眼角膜。

2006年4月20日去世。

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D4%B7%C9%B5%C4%BC%F2%BD%E9&in=4&cl=2&cm=1&sc=0&lm=-1&pn=3&rn=1
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D4%B7%C9%B5%C4%BC%F2%BD%E9&in=6&cl=2&cm=1&sc=0&lm=-1&pn=5&rn=1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D4%B7%C9%B5%C4%BC%F2%BD%E9&in=3&cl=2&cm=1&sc=0&lm=-1&pn=2&rn=1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10347.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1
能给予就不贫穷 文/马旭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他的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献爱心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事还真应了这句话。星期天,我与往日一样,到河边公园里去看那些看了无数次又无聊的表演。等我刚坐下时,一个小女孩子走到我身边说:“叔叔,行行好。给我一块钱吧。我妈妈正在医院里等着我讨钱给她治病呢。”看着小女孩那瘦小的身子,我想都没想,顺手在口袋里摸出20块钱给小女孩子说:“小妹妹,你快去吧。”kxop.com
小女孩子的事很是令我感动,回到出租房里,我把这件小事写成一则短文,寄给了日报的副刊。恰巧,日报副刊正在搞个“一件小事”的征文活动。那位副刊编辑觉得我的那篇小文很有感染力,不但在日报的副刊头条刊出,还评了个一等奖。奖金不高,足足200元。
正当我高兴的时候,日报的记者们来找我,说是给我做一个特写:“一个打工仔献爱心的前后”。要求我把献爱心时那种心情说出来,并要给我配了一副特大的彩照。我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些自己也觉得很虚伪的事情。
这一天,我又去河边公园,顿时就有许多人围了上来:“李叔叔,行行好。给我们一点钱吧,我们都因家里穷,没有钱上学。行行好吧。”我问:“你们怎么认识我的?”“李叔叔您在报纸上的照片好风光哟,我们怎么不认识您呢?”原来是日报报道的事,他们都看见了。我有点为自己成为“名人”而高兴。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摸了出来,只能按人分给他们。“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一个电视台抓新闻的记者恰巧路过,看到这一情况,马上把镜头对准了我。
这个新闻在当晚的黄金时间里播出来。我在电视是看到自己那光辉的形象时,激动得跳了起来,这毕竟是我第一次上电视。我一个打工仔也能在上电视露面,这无疑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从此,施舍别人成了我一生最大的爱好。
有天,我正在上班,班长叫我去一趟,说是有人找我。我一看那人不认识,便说:“我不认识你呀。”“这不要紧。我认识你就行了。”那人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印有“乌有市子虚公司办公室主任——卜才”的字样。
“你找有什么事?”我很是不解。因为像我这样的打工仔,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别说一个办公室的主任来找我,就是连我所在厂的车间主任都很少找过我,除非是我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是这样的。我们老板从电视上看到了你的光辉形象,很是欣赏你的那种献爱心的精神,特地让我来请你去我们公司去上班。”卜才主任说。
原来是这样。这是第一次有人请我去干活,这样的好机会,怎能放过呢?于是,我就点头答应。可在这时,站在一旁的班长着急了,大声说:“小李,你不能跟他去。你就在这儿等一下,我马上就来。”班长说完飞也似的跑了。不一会儿,班长就跑了回来,说:“小李,老板叫你去一趟。好像说是给你转正。”
妈呀,怎么好事都让我占全了。你别说,我出门打工,就是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混出一点好模样来。于是,我对卜才主任说:“你稍稍等一下,这件事,我得考虑考虑。”
“没关系。如果你想通了,就随时打电话给我。”卜才主任把他的名片给我后,又把他的手机号码写给我。真是好人有好报啊,我再一次不由在内心发出感叹。
老板是一位很和蔼的老人,见到我便问:“你就是小李同志。”我点点头。老板又接着说:“我们厂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这样吧,明天你就到人事科去办理手续,给你转成正式工。”老板说完就写了一张纸条给我,说是我的“通行证”。
次日,我拿着老板给我的那张“通行证”去人事科办理转正手续。人事科的主任对我说:“老板刚才说过,给你转正可以,但你必需交纳押金一万元。”“这是为什么?”我问,因为老板给我说时,没有说到这笔费用。“为什么?”人事科主任有点不高兴说,“你有钱去献爱心,难道说不可以为我们厂献点爱心吗?这可是对的后路着想,也是我们老板格外开恩。我们这个厂开天辟地以来,就没有给打工仔转过正。”
妈呀,这也不是叫我们给他们施舍吗?我一个打工的那有那么多的钱,于是,我转身就走了。你为难我,我没有去路吗了?我就拿出卜才主任给我的名片,到公用电话给卜才主任打电话,说是我到他们那儿去上班,卜才主任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专车来接我。
卜才主任果然不待我很好,不但给我安排住宿,还给我送来了好多贵重的礼物。这是我打工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贵重的待遇。真有点像是到了天上。几个月过去了,可就是不见给发工资。很快,我连生活费都没有了。这时,我不得不向卜才主任提及工资的事。卜才主任说:“小李,你是我们公司里的偶像,我们已经把你的全部工资,在没有征得的意见下,以你的名义拿去献爱心了。希望你原谅我们的做法。” 妈呀,我又被人家拿去献爱心了。
一气之下,我又辞去了子虚公司的工作。这天,我不知不觉地到了河边公园,刚坐下,被一群人围住,一个稍大的男孩子说:“这不是那个献爱心的打工仔哥哥小李吗?” 男孩子还没有说完,其余的人一下子把我给围住,都把手伸出来说:“叔叔,行行好吧。”这时,我没有好气的说:“我自己都没有钱吃饭了,哪里还有钱给你们。”
男孩子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连叫化子都打发不了,还打什么工?”
我一听,差点昏倒在地……
第2个回答  2008-04-11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
第3个回答  2008-04-11
推荐一下!灯光这篇文章很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