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心,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中医讲究“四时养生”:即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润肺;冬季养肾。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夏季上火会使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容易忘事、心境低落,睡眠不良,饮食减少等,常易诱发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皇帝内经》关于夏季养生的总纲是:“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季的四月、五月、六月里,这个季节里,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所有植物都开花结果。为了适应这一环境,人们在生活方面,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应使心情保持愉快而不要轻易激动和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花朵秀美那样充沛旺盛。

夏天阳热旺盛,身体应出些汗,使体内阳气能够宣通开泄于外。天气虽然炎热,但也要长时间在阴凉的环境里休息,而要适当到户外活动,好像对室外环境特别爱好似的,这就是适应夏长之气来调养的方法与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法则,心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疟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的长,是秋季收的基础。若夏天养生不当,长气不足,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差了,就会发生疟疾之类的疾病,到了冬至之时,病情可能加重。

夏季养生要点:清火、养阴和补气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应,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炎热天气更容易心火旺,如果心火旺盛会引发多方面的不适症状。中医认为

“舌为心之苗”,一旦心火旺盛,舌头会出现明显的潮红、口舌生疮、溃疡频发。心火过旺可分为实火、虚火两种。

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五志过级化火而致。

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舌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发热、心烦易怒等症状。可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泄火。

虚火

夏季里,机体把上一个冬天的储备都调动起来,阴精往往成了薄弱环节再加上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阴精一旦不足,就容易出现阴虚阳亢,表现为心烦、失眠、易疲劳、低热、盗汗、口干苦等症状。这样的人需要滋阴清热。

可用些甘寒或干凉的药物,如地黄、百合、竹叶等,食物可选择西瓜、草莓、西红柿、绿豆等,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食疗方法:用酸枣仁15克,枸杞10克,再加上五味子10克,一起煮水喝,以滋养心阴达到灭火的作用。

人体自带天然药库,经络穴位是人体的最大药库。穴位按摩清心火,具体的方法是:

取大陵来清热泄火。

取太溪来滋补肾阴,水生火自灭。

取神门以安神除烦。

以上穴位以手指按压即可,连续按压或者一压一放均可,每次3~5分钟。

心经的子午流注时间是中午11~13时,这个时间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手少阴心经当令的时间,心经气血最旺,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中午最热,气血斥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尤其是午饭后,消化道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更为减少,最易困乏。而适当午休,可使心和大脑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夏季养生歌诀:

夏季炎热潮湿,需防风湿暑湿。

夜晚不宜露宿,空调风扇湿度。

大汗冷水冲洗,随便躺卧湿地。

阴气侵袭机体,诱发肠炎湿痹。

夏季酷热熏蒸,须防中暑伤津。

及时补足水分,避免津液耗净。

忌在日下暴晒,或做剧烈运动。

可选钓鱼散步,旅游太极游泳。

夏季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生冷。

喝些热茶热汤,注意饮食卫生。

观数夏夜繁星,保持良好心情。
第2个回答  2024-06-07
清淡饮食 护心养肺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为苦味,五脏对应为心。此时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及上火的发物,以免造成身体内火过盛,加重胃肠负担。这个时节,果蔬品种繁多,尤其是一些深色的果蔬含的植物化学物质丰富,可补充丰富的营养素,如桑葚、黑米、黑豆等。 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平日多吃蔬果、粗粮、鱼、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养心及健脾养胃的食材。
夜卧早起 适当午睡
立夏后,昼长夜短,此时因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虚的变化,晚睡早起,适当午睡。夏季午休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休,以帮助调养心神,缓解疲劳,养足精神。夏季阳盛于外,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生长。北方夏短冬长,夏季除了中午应该减少外出,早晨、下午、傍晚都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沐浴,利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利于中老年人补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