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到底有多暴利?

如题所述

前段时间,微博话题年轻人不愿换手机,喜提4.1亿次阅读。与此同时,年轻人却越来越喜欢捣鼓手机壳,不仅换壳频率越来越高,各种奇葩手机壳更是层出不穷,这也被商家盯上,变成了一门暴利生意。

早在2018年,我国就有大约10亿用户喜欢给手机带壳,当时大家买壳的主要原因是为脆弱的手机提供保护,通常只买一个用就用,坏了才换。但市场调研机构NPD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手机壳需求量达到14.9亿,且1/4的麦克用户拥有不止一个手机壳。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根据季节、心情、时下热点甚至衣服颜色来更换手机壳。

手机壳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保护手机,他成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表达的方式。打开某宝搞钱暴富,早日退休迟早会受永远不凸印在手机壳上的都是大家朴素的愿望。另一方面,这些年手机厂商挤牙膏似的更新换代也让年轻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对于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说,花几千块换一部没什么大变化的新手机,还不如花几十换一个新手机壳来的快了。数据佐证了这1.2018年前,消费者平均一年多就会换一次手机,近几年换季周期已经延长到28到30个月了。

反观手机壳的热度却是另一番景象,2019年某宝上就有219万种手机壳,消费者平均每天要搜索超过7万次手机壳。手机壳已经成为某宝上最不起眼但却最有消费活力的品类之一年轻人在手机壳上寻找新鲜,释放自我,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家则用他们爆炸的想象力,把手机壳从个性单品变成魔性上头的文化现象。拿年轻人的痛点头发举个例子,初级的是自我激励,进阶一点的是激将法,高级版的是食物刺激,究极鬼畜的是用视觉冲击给你带来身心洗礼。商家更广阔的想象力是将食物搬到手机壳上,汉堡、薯片、奶茶、螺蛳粉应有尽有。手机壳已经称得上是一种盲盒平替。去某宝上搜索手机壳,你永远不知道会跳出来什么结果。

这种手机壳文化席卷消费市场,商家就可以借机割韭菜了。某宝上的手机壳商家多达数十万个,他们卖的手机壳夏至九块九包邮,上至数百元联名设计款。其中名气最大的是起步于香港的case to PHY、球王梅西、名模凯莉詹娜都曾为他站台,去年CAS TE PHY还获得CCC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某宝的手机壳最贵也才200出头,但KS常年维持在300到400元区间,这也是他能保持每年倍速增长和稳定盈利的原因。但不是所有手机壳商家都能像他这样名利兼收,更多时候,便宜货才是手机壳的刻板印象,因为长久以来,手机壳厂商都难以翻越质量和版权这两座大山。

在2018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30款热门手机壳进行了一次比较实验,检出有毒有害物质且含量超标的,其中甚至有苹果和小米。这一事件加速了2019年国内首个手机壳通用规范的发布,手机壳质量终于有了一定的行业约束,更难解决的是版权问题。某宝上大部分手机壳外观设计都有抄袭的风险,包括刚才提到的辣条瓜子儿、手机壳儿。手机壳届最经典的版权翻车事件又绕不开那个男人。罗永浩不止一次公开说过,卖手机不如买手机壳。2015年,他想给坚果手机定制一批马里奥手机壳,却被东半球最强法务部任天堂无情拒绝。回到当下,手机壳市场虽然火热,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说到底,想从年轻人身上赚钱,就得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这需要对他们的持续洞察,而不是简单地随波逐流。点赞、分享、收藏是对我们的最大帮助。关注胡秀,与世界同步思考,我们下期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无论你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购买的手机壳,它背后的利润都是惊人的,不同材质和销售渠道,基本保持150%以上的利润。
第2个回答  2022-07-01
因为很多的人都觉得手机壳是比较漂亮的,所以大部分通常都是一个月换一次手机壳。换的多了那些生产商就能够赚得多。
第3个回答  2022-07-01
手机壳一般都不是单卖的,而是会选择三个或者是10个一起卖,所以这样手机壳商家就能赚很多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