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如题所述

1、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於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

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

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

2、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这时候,他感到进推两难:撤退吧,就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继续攻打下去吧,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丢掉又舍不得。这时候有人来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随口回答”鸡肋。”

3、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於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有两句:”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4、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味如鸡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胸有成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母三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9
1.精忠报国
1128年到1141年间,南宋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战斗,所向披靡。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被迫班师,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朝廷杀害。
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的故事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典故。
2.投笔从戎
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年轻时为官府抄书,曾经投笔感慨:“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于是他投身军旅,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31年间平定了西域,西域鄯善、于阗、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3.鸿门宴
指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起义军的领袖项羽和刘邦。
项羽在宴会上欲杀刘邦,但刘邦成功逃脱。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4.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 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 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 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 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 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 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 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 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 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