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化与企业管理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如题所述

当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这里颜小二简单以先秦时期比较受欢迎的“儒”、“道”、“法”三家为传统文化代表,来简单说说他们分别可以给企业管理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首先,从儒家“名以正实”的思想观点出发,可以告诉现代管理者如何“选人”。

其次,从道家“柔能胜刚”的思想特色出发,可以帮助现代管理者明白如何“管人”。

最后,从法家“人皆自为”的理念出发,可以帮助现代管理者知道如何“用人”。

1、儒家之“名以正实”:如何“选人”

对于儒家文化,我们不能拘泥于其在旧社会极端发展之下展现的弊端,这样容易错过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大好风光。

有人说,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这种“尊卑”观念会固化人的思维,是“糟粕”。在颜小二看来,如果僵化套用字面意思,确实是糟粕,但是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流传千年之久,是因为其“核心精神”的魅力。儒家学派的核心魅力在于“仁”。这种“仁”灵活且充满韧性,绝不是僵化的“尊卑”可限制的。

从“仁”出发,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来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其中反而内含灵活的“选人”之道,并且值得今人借鉴,

也就是说,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是在强调“名”和“实”,他是在说,为人君者,要有“君之能”,是为“君君”;为人“父”者,要有“父之德”是为父父等等。也就是说,人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有相应位置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德行”,这便是孔子的“名以正实”的观点。

也就是说,所谓“德需配位”、“名需符实”,其实才是儒家孔子所想表达的观点,而这一观点,无疑是现代企业管理在选人时需要参悟的课题。

2、道家之“柔能胜刚”:如何管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性格、生活背景,不同背景、性格的人聚在一起,往往需要一位“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于此,在管理中,运用好“管理艺术”就十分关键了。

在社会摸爬滚打一定时间的朋友应该会有所体会,真正强大的人,往往“亲和力”很强。他们温和,却充满韧性。这其实也正是印证了道家一经典理论,即“柔弱胜刚强”。

《老子》三十六章有言: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这是老子在说,如果想要扩张它,首先得收敛它,如果想要削弱它,那么先得加强它,如果想要废去它,那么首先要做的反而是抬举它,如果想要夺取,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给予。许多时候,柔弱因为其韧性,反而可以战胜刚强。

道家老子这一理论,就颜小二看来,其实更像是“物极必反”这一规律在人事上的应用。柔弱不是懦弱,而是柔与韧,因为韧性十足,反而有更大的进退空间;而“刚强”因为已然到了极端,所以离“毁灭”更近。

在扩张之前“收敛”,更像是韬光养晦;在削弱之前加强,不过是深谙“木秀于林”的道理;在“废弃”之前“抬举”,恃宠而骄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在夺取之前给予,亦是一种先礼后兵的战术思维。

道家思想为我们揭示了许多万事万物都逃不开的“规律”,把握这“规律”,从道家“顺势而为”的原则出发,带着善意,我想,道家思想可以给现代管理者于“管人”这件事上许多启发。

3、法家之“人皆自为”:如何用人

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红极一时,而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更是帮助秦始皇驰骋疆场、一统天下,这也足见法家思想中确实蕴含着许多“用人智慧”。

颜小二不提倡各位学习法家的“严刑峻法”,毕竟秦二世而亡、后世法家思想的销声匿迹,便是前车之鉴。但是,法家在“用人”上把握的一些规律,对现代管理者而言,确实还是有较大启发的。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曾从“人皆自为”出发,提出了“法术势”的观点,颜小二不这里不讲也不建议各位管理者去参悟“法术势”,毕竟现代企业管理是“双向选择”,而非单纯的“上下尊卑”,于此,管理与员工之间要建立“合作伙伴”的和谐,少一些“套路”。

言归正传,韩非提出“人皆自为”,也就是“人皆利己”,于此,从此点出发,就可以很好地用好手底下的人。韩非曾举过一个例子,让颜小二十分受启发,而这个例子背后的道理,则是每一位管理者需把握的“用人智慧”。

韩非曾说:做车的人希望人人都富贵,这样可以买车,而做棺材的人可能希望有人可以早点死。但这并不能说做车的人就“仁”,而做棺材的人就“不仁”,他们对人的不同态度,不过是他们的“利”之所在。

韩非这里的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是我们体会其中的意思就好。韩非其实是在告诉我们,首先,人大多都是利己的;其次,因为“利己”,又因为每个个体的“利之所在”不太一样,所以好恶也不太一致。

于此,从韩非的观点回到企业管理上,那么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想“用好人”,只谈奉献,将“回报”停留在嘴上,这无疑违背了“打工人”甚至是人人身上皆有的“利己”之性,自然就用不好人。其次,每个人的“需求”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一致,这种时候,想要用好人,就要注意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对症下药”之下,回报可能意想不到。

4、如何体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本文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儒家、道家、法家的文化特色,简单说了说三家学派里展现出的管理智慧。当然,三家学派文化博大精深,上述不过冰山一角,想要知道更多,就靠各位自己去努力了。

但是,颜小二这里要说的是,有人看儒家看到的是封建礼教,看道家看到的是消极避世,看法家看到的是残暴冷酷,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是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去看的。我们在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要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客观”,体会经典书籍在言语中的精妙逻辑,透过文字,体悟其核心精神,然后再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获得启发与精髓,这样我们的收获可能更大一些。

希望本文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期待与你的下次见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3
会产生有创意的火花。 传统化与企业管理碰撞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些创意,也会让人们有更多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推广和宣传,能够让传统化变得更加进步。
第2个回答  2021-12-23
会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行程更容易接受,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更加的人性化。
第3个回答  2021-12-23
可以让企业爆发出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企业提升自己的业绩,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