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加点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一)之1. 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2. 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如: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如:①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二)而主要作连词用,(1)可以表示顺接连词,包括 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一般不译。如: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 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 人不知而不愠。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其1. 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 其一犬坐于前(《狼》)2.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四)以1. 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 屠惧,投以骨(《狼》)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 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展开。

2.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乘、驰、从、错、达、旦、当、道、得、定、毒、恶、伐、犯、方、菲、奉、负、赋、覆、更、故、顾、固、观、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3. 问几句【初中】语文文言文【加点字】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 曾经

2.常与人佣耕(与): 给

3.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与):在

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一同 这里皆 和 与是同一个意思 ,都是一同的意思

属于同义复用 舒缓音节的作用

5.未若赋吾税不幸之甚也(若):假如

6.曾不弱孀妻弱子(若):比

7.何富贵也(何):表示程度 多么的意思

8.则何如(何):表询问 怎样

9.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语气助词 怎么

10.乃入见(见):拜见

11.千丈见底(见):看见

12.先帝不以臣卑鄙(鄙):见识短浅

13.而山不加增(加):继续

14.嗟夫(夫):语气词

4. 【问几句【初中】语文文言文【加点字】意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以下供你参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曾,曾经.未尝:可译作“没有一次”)常与人佣耕(与——跟、和,连词)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与——与(之)的省略,跟(他),介词)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通“举”,全、都)未若复赋吾税不幸之甚也(若——如、像)曾不若孀妻弱子(若——比得上.不若:比不上)何富贵也(何——怎么)则何如(何——与“如”构成固定结构,译为“怎么样”)徐公何能及君也(何——怎么)乃入见(见——拜见、谒见)千丈见底(见——看见)先帝不以臣卑鄙(鄙——见识浅;卑——地位低)而山不加增(加——继续;增——增加)嗟夫(夫——语气助词,不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