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意思是,中药的对药材的取舍、搭配、组合虽然没有人看见,但是要对病人负责,要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做的一切都上天都会知道。

这里的修合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是一个有关中药采制过程的术语。修,指对未加工药材的炮制;合,指对药材的取舍、搭配、组合。修合就是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

这就话最早出自北京同仁堂。同仁堂秉承"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理念。

扩展资料: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同仁堂由乐氏创办于清康熙年间,乐氏总结前人制药经验,编写《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书中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训条,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理念。

这种理念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6

意思是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

修合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是一个有关中药采制过程的术语。修,指对未加工药材的炮制;合,指对药材的取舍、搭配、组合。修合就是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它涉及到药材的产地、成色、质量、加工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扩展资料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典故

南宋时期,“官药局”将制剂部分称“收买药材所”或“修合药所”等,把出售药物的部分称为“卖药所”或“太平惠民局”等,专门经营药材和成药。《宋史·职官志》亦载,“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换言之,两宋以后,“修合”作为专用名词开始频繁出现。修者,实行、遵循、整筋、修制之谓也;合者,和合、整合、合度之谓也。是故,“修合”就是《太平圣惠方》中“修制合度”之意。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中国造字很有意思,心里想着“得”,后面便跟着“失”——得失。心里想着“舍”,而后有“得”——舍得。成功者,大多源于满足大众的需求。但长久的成功,一定是拒绝了层层诱惑,坚守初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6

释义: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是知道的。 

合,是指对药材的挑选、组合;

修合,就是指中药从药材的采集、加工到配制的过程。

出处:该语出自北京同仁堂,一直是医药行当中的职业道德古训。原意是说在制作药材的过程中顾客虽然看不到,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一定要凭良心做事。一个人的作为,外人不一定能够尽知,但其动机好坏,冥冥上天,自会知晓。

扩展资料

诗句相关故事

1984年,一外地顾客来到同仁堂店求购4克天仙藤,一位老售货员收方后说:"这药4克值4厘钱,给你10克,收1分钱。"顾客满意地笑了。

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这位老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经济日报》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认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药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门口的这一对牌匾道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1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即"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原意是说在制作药材的过程中顾客虽然看不到,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一定要凭良心做事。一个人的作为,外人不一定能够尽知,但其动机好坏,冥冥上天,自会知晓。

修,是指对药材的加工、炮制; 

合,是指对药材的挑选、组合;

修合,就是指中药从药材的采集、加工到配制的过程。

扩展资料: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历史: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知名度较高的一副对联,许多中药厂和中药店都在醒目位置挂着此对联,旨在说明人诚药真,不欺人,不自欺。但要说其出处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讲出来。

“修”“合”二字在古典药籍卷宗条目中并不罕见。我国最早的制药专著、南北朝雷敩在《雷公炮炙论》就记有“修事”一词(此处修事指炮制)。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中有“合和”篇,“凡合和汤药,治诸草石虫兽,用水升数,消杀之法。”并详细介绍了药物合和、炮制之法。这两处的“修”与“合”没有同时出现,但意相近,均与炮制相关。

北宋神宗时在京都汴梁始设官药局,出售丸散膏丹“以利民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北宋早期的王怀勇在《太平圣惠方》中记有“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州土,修治合度,分两不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这是现有文献中首次出现“修合”二字。

南宋时期,“官药局”将制剂部分称“收买药材所”或“修合药所”等,把出售药物的部分称为“卖药所”或“太平惠民局”等,专门经营药材和成药。《宋史·职官志》亦载,“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换言之,两宋以后,“修合”作为专用名词开始频繁出现。修者,实行、遵循、整筋、修制之谓也;合者,和合、整合、合度之谓也。是故,“修合”就是《太平圣惠方》中“修制合度”之意。

官药局自宋经元到明,但从明朝中期开始式微——宁波乐氏第二十六世乐良才在明朝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时到北京行街串巷、行医卖药,后经乐良才之子乐廷松(二十七世)、二十八世乐怀育,到二十九世乐显扬在1644年清军入关时当上太医院吏目,乐家就此步入宫廷为皇室治病。

乐显扬“喜读方书,善辨药材疑似”,认为“古方……修合未工,品味不正,不能应症。”遂于(康熙八年)1669年开办“同仁堂药室”。其子乐凤鸣(三十世)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剞劂成书《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收录古方、宫廷秘方、家传秘方、历代秘方362种”。

在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识——这幅名联即诞生于此,成为同行开铺做药的共同道德标准,延传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6

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是知道的。 

出自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为乐显扬创建於1669年(康熙八年〕,又称为乐家老铺。

拓展资料:

乐显扬(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为北京同仁堂创始人,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

参考资料:

乐显扬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