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简介

如题所述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脾脓肿 4 脾囊肿 5 脾肿瘤 6 游走脾 附:
      1 治疗脾脏疾病的穴位 2 治疗脾脏疾病的中成药

1 拼音

pí zàng jí bìng

2 简介

脾脏外科疾病罕见。

3 脾脓肿

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有吞噬细菌作用,故临床上脾脓肿罕见。偶因脓毒血症及心内膜炎时,带菌栓子进入脾脏,形成脾脓肿,常为多发性。外伤性血肿与梗塞性坏死所形成的脾脓肿多为单发。因脓腔内含有破坏溶解的脾组织,脓液较稠厚。

早期出现感染的先驱症状,继之发生败血症。脾周围疼痛、触痛、腹肌强直,疼痛随呼吸加剧,有时向左肩放射。X线检查见左膈上升,运动受限。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巨大脾脓肿须行脾切除。

4 脾囊肿

有寄生虫性囊肿及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两种。寄生虫性囊肿多为脾包虫病,常与肝、肺包虫病同时存在,牧区多见。非寄生虫性囊肿又分真性与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囊壁有上皮被覆,如淋巴管囊肿、皮样囊肿。假性囊肿的囊壁仅由纤维组织构成,如炎症、动脉栓塞或损伤性血肿后的局限性液化病变。小型囊肿多无症状,大者常有胃受压现象,左上腹可扪及肿大的囊性肿块,有波动感,但无压痛。靠上下极的单房囊肿可行囊肿切除或部分脾切除;多房或巨大者需行脾切除。

5 脾肿瘤

不多见,良性肿瘤以血管瘤,淋巴管瘤及错构瘤为主;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及网织细胞肉瘤为主;亦可见脾脏转移瘤。

诊断不甚困难。脾脏肉瘤特点为: ①左上腹肿块,生长较快,或有结节感,常有压痛。②病儿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左上腹疼痛,消瘦、贫血。有时见轻度黄疸及低热。③钡剂检查,胃底部大弯侧有压迹,结肠脾曲向右下推移。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肾脏移位。脾切除是唯一疗法。

6 游走脾

脾脏周围各支持韧带(脾胃、脾膈、脾结肠、脾肾韧带)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松弛,或因脾脏肿大被牵拉延长,加之腹肌薄弱,使脾脏丧失正常解剖位置而成为游走脾。其特点为脾脏移动性大,晚期可较固定,游走脾较正常脾脏大,可发生脾蒂扭转。初期脾脏充血、肿大,继之渗液、出血,最后可发生坏死。单纯脾动脉阻塞,可造成脾萎缩和纤维性变。

临床症状因病变不同而异,压迫、牵拉腹部各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急性脾蒂扭转有剧烈腹痛,甚至休克。治疗根据情况采取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或固定术。

治疗脾脏疾病的穴位

    腧穴

    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2.以人体生理功能命名如承泣、...

    夹脊

    ~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腰3~5夹脊...

    华佗穴

    ~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腰3~5夹脊...

    脊旁

    ~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腰3~5夹脊...

    佗脊

    ~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腰3~5夹脊...

    更多治疗脾脏疾病的穴位

治疗脾脏疾病的中成药

    桂附地黄丸

    山药有强壮、滋补和脱敏作用;山药水煎剂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山药多糖能拮抗环磷酰...

    紫雪

    能低下的动物的WBC数升高及胸腺重量增加,但降低脾脏指数。麝香能增强免疫功能,使脾脏增重,使SRBC...

    麻子仁丸

    明显促进作用,同时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增强脾脏NK细胞的活性;同时促...

    枳实消痞丸

    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细胞数,使脾脏T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茯苓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

    乌梅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