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克腈菌唑,每亩15-25毫升应该怎样兑水?

如题所述

腈菌唑是按1比3000的倍率兑水。

腈菌唑是一种有机物,是淡黄色固体。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腈菌唑是广谱唑类除菌剂。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应用范围与咪菌腈相似,用药量为咪菌腈的1/5。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为20至100g有效成分。根据不同对象或高于或低于此数值。如防治小麦白粉病,以每公顷30至60g有效成分对水喷雾;防治葡萄上的钩丝壳属菌以每公顷84至140g有效成分喷雾;本品也可用于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10至20g本品处理,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菌、网腥黑粉菌等。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灰斑病、褐斑病、黑穗病等有很好防效。

腈菌唑是三类除菌剂。其除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卵菌除外)孢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成,因而对病害具有治疗作用。

科学家在研究三唑类除菌剂之初,原本是想在含有咪唑和三唑的N-三苯甲基衍生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找到理想的除菌活性物质。结果发现,其中的1,2,4-三唑类化合物中有很强的除菌活性。并逐渐搞清楚了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中麦角甾醇的合成来抑制其细胞膜的形成,进而起到除菌防病的效果。

第一个上市的三唑类除菌剂品种是1973年拜耳推出的三唑酮,紧接着,在整个70年代,各大公司陆续推出抑霉唑、氯苯嘧啶醇、三唑醇、联苯三唑醇以及丙环唑等。因为前所未有的低剂量高效果特点,这几种三唑类除菌剂上市后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1980年代,三唑类除菌剂的开发,因为戊唑醇、己唑醇等羟乙基三唑类化合物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腈菌唑就是在这个氛围中诞生的。

尽管腈菌唑的分子结上并不带戊唑醇和己唑醇上的羟乙基,但其除菌活性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苹果梨树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功效与使用方法

腈菌唑对核盘菌、链格孢菌、黑粉菌、锈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错的防效。

腈菌唑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株的导管内向顶传导,也就是说,喷施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腈菌唑药剂可以随着蒸腾作用的拉力,传导至上部叶片。但喷布在上部叶片上的药剂不能向下传导。

腈菌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三唑类除菌剂那样对植物顶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这是在腈菌唑的使用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剂量,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尤其在瓜类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唑类除菌剂一样,腈菌唑属于数量级抗性除菌剂,也就是说,病原菌对腈菌唑的抗药性与其使用剂量大小有关。因此,在严格把控使用剂量、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增加。

腈菌唑可以和大多数其它除菌剂复配使用,尤其是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菌剂混合使用,优势互补,起到预防、治疗、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重效果。但腈菌唑和哪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菌剂复配,最佳复配比例及其使用剂量等都要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等等,在经过充分的试验及分析论证以后,方能应用实施。千万不能拍脑袋确定和实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