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案的呢?

如题所述

破案手段如下:(一)技术侦查手段
技术侦查手段是指在侦办各类犯罪案件中,为获取有关犯罪案件的各种情报、信息、资料等,由专业人员通过专门程序所依法秘密采用的专有技术、方法、手段和措施。
(二)刑事技侦手段
运用技侦手段发现和揭露犯罪,是世界各国侦查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普遍做法。
(三)技术侦查措施
技术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为了侦破特定犯罪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审批,采取的一种特定技术手段。技术侦查行为即是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侦查行为。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 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进行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5
上海警方首次尝试跨国侦办电信诈骗案件,杨文卿作为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二队探长,被点名抽调至专案组,赴东南亚某国办案。

  当专案组到达诈骗窝点时,那里早已人去楼空。这正是跨国办案的难点所在,诈骗团伙在当地的关系网盘根错节,警方稍有动静,对方即得到消息并作鸟兽散。

  杨文卿和战友没有放弃。他们在该国警方的协助下将犯罪团伙匆匆撤离时未及销毁的“碎片”清理出来,逐条分析、查证。

  后来,当这伙人陆续回国后,这些“碎片”成为指证其犯罪的关键证据。最终,20余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起诉。

  此案的破获在探索反诈“源头治理”与跨国合作上迈出了一大步。

  39岁的杨文卿从警18年,现担任浦东分局刑侦支队九队队长。他一直战斗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前沿,并首创得到公安部肯定推广的“两群技战法”,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第一批人才”。

  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手段,逐步健全完善反诈机制,打造浦东反诈专班,培养出一批青年反诈精英,被誉为浦东反诈的“定海神针”。

  2019年2月,杨文卿牵头建立浦东分局“反诈打击专班”。没有现成的经验,反诈运行机制、组织架构、办案模式等全靠大家一起摸索。

  杨文卿首提“全量分析、每案必侦”理念。在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的“京石国际”虚假投资平台诈骗案中,他带队抓获42名犯罪嫌疑人,逮捕率达90%。这是上海首次实现对投资理财平台诈骗案在运营、技术、讲师、代理各层级的“全链条打击”。

  2020年以后,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成为一项异常艰巨、繁复的系统工程。

  陆家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也因此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妄图染指的主要目标之一。2020年,“10·16”特大投资理财诈骗案即发案于此。

  这起案件的复杂情形非比寻常:环节太多,时间拉得长,骗子隐藏极深、目标明确,甚至针对被害人金先生开发了专用App。金先生察觉时,已深陷其中3个多月,先后“投资”2600余万元。

  “有两条线可以挖:一条是信息流,一条是资金流。”杨文卿听了侦查员的分析后,很快作出判断。

  有了杨文卿的统筹、布阵,短短1个月,这个隐蔽极深的诈骗团伙即现出了全貌。专案组逐一落实了相关人员的身份,共锁定以丁某为核心的“管理层”,以及“技术团队”“水房”共76名嫌疑人,成功止付252万元。

  这是杨文卿参与办理的千余起反诈疑难案件之一。他坚信,任诈骗手法再怎么“升级”,终归有源可溯、有据可考。

  多年前,杨文卿带队破获了几个不起眼的小案,其间曾查到几名虚拟电话代理商。那时候,这类人不属于嫌疑人,没必要再查,但杨文卿觉得“虚拟电话”是此案的关键。结果,他挖出了8个团伙,抓捕犯罪嫌疑人93名。

  也就是从那时起,杨文卿开始特别关注涉及“技术”和“平台”的线索。他总会思考:诈骗通过什么平台实施?谁提供的技术支撑?收钱的卡哪里来?供卡的是什么人?

  2021年,让浦东反诈大为“扬眉吐气”的侦破直播平台系列团伙诈骗案,最初也是个不起眼的小案,骗子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吸引被害人上钩后行骗。

  此案由杨文卿的徒弟蒋旭晨主侦。蒋旭晨查到了几个“下线”,至于“大boss”,都隐藏得很深,或服务器在境外,或单线联系,一有风吹草动即“鞋底抹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