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春节习俗

如题所述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各类节庆活动却并不止于这一天。从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辞旧迎新,至除夕和大年初一达到高潮,欢庆活动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结束,可谓是中国人的新年“嘉年华”。

正月初一为春节,夏历称元旦、正旦、元日,这一天是真正的大日子。人早起,穿新衣,戴新帽,换新鞋。凌晨祭天地,起床后,口念吉词开大门,谓之“开门炮”。开门炮放三只,越早越好,以示新的一年开始,“早升早发”,炮仗越响越高,寓新年大吉大利,若是“磁、磁”哑炮,则为不吉,马上就说:“吹、吹,今年发财”,再补放。

张挂本族祖宗神像、陈设祭案、供香烛、果品、以待各家祭拜。早上吃“团子”或“豆沙年糕”,寓意“团团圆圆年年好”。旧俗全家吃素,家中器什休息一天,不扫地、不生火、不杀牲、不动刀、不洗衣、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说“早”,要招来今年跳蚤多;忌点灯,要招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不出门。

每年正月初一,家里第一顿就是豆沙年糕,里面放着红豆、红枣、年糕。下饭的才菜都是素的,比如咸菜豆芽、煎豆腐、香干。不过现在也会吃荤。

还记得小时候,小孩子要早起,然后妈妈会准备好一杯杯糖茶,让小孩子一杯杯端给长辈,长辈就会给敬茶钱。

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拜坟岁必不可少。这天,备炮仗、纸钱冥钞,向三代祖宗坟头磕拜祈新年。不过现在,初一到初三都可以,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了。

上山拜坟岁,小心烟火。心意到了就好了。

初二开始走亲戚,晚辈向长辈拜年,随带几包糕点,谓之拜岁。长辈向晚辈小孩发“拜岁钱”或“拜岁果子”(甘蔗、荸荠等)。同辈与好友之间,谓之“贺新年”,互相以“恭喜发财”等语祝贺,并约好每家办“正月饭”的时间。如亲友中有添新亲,要办“新年饭”,招待的级别比平时的“正月饭”要饭菜更丰盛。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经商户男主人“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市日”。信佛者初七夜走七座桥,初八拜寺庙。

余姚境内正月有舞狮、甩龙、做戏文等娱乐活动。乞丐上门唱滩簧,“堕民”到东家帮忙,“堕民”是旧时对从事理发、婚嫁行礼时陪侍人的辱称。

正月初五也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里,余姚农村普遍有请戏班的习俗。各村轮流做戏,既为春节营造热闹、欢乐的气氛,也为亲友之间贺年、拜岁、办正月饭,增加了助兴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