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国林业资源的有限性?

如题所述

首先,对于有限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
其次,任何一项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都是有限的。
最后,我国林业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缺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发展林业产业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20年,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木材安全问题突显、林业劳动力成本攀升、林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任务艰巨与林产品贸易壁垒加剧等诸多挑战。为推动我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必要总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剖析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而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1.主要成就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林产品贸易及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是林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按现价计算(名义值),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3.9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08万亿元,产业规模扩大了3 378倍,年均增速达到12.31%,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11.54%);从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看,已由1952年的3.71%增长到2019年的8.15%。从1949到1974年的25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103.5亿元);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1 337.55亿元);从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10 652.22亿元)。经过7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林产品生产第一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林业产业大国。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产业不仅在规模和总量上取得了高速增长的成就,更是在范围和结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涵盖林业一产、二产与三产在内完整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从不同阶段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工业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木材,国家对木材生产实行统购统销制度,生产者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木材采伐,导致林业产业结构极为单一,以营林生产和木材采运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占据绝对优势。从改革开放到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以木材加工为代表的林业二产和三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林业第一产业仍占据优势,至1998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70%﹕26%﹕4%。从天保工程实施到2012年,以木材加工、木质家具制造与造纸为代表的林业二产快速发展,至2012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已变为35%﹕53%﹕12%,林业二产产值占比超过林业一产和三产产值占比之和,林业二产在林业产业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自2012年以来,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为代表的林业三产迅速发展,到2019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为31%﹕45%﹕24%,林业三产产值占比超过20%。纵观70年发展历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营林和木材采伐演变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等三产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林业产业体系呈现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等特征。
第2个回答  2023-09-11
中国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中国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1990年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46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19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8公顷。中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中国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和竹林。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36%,比1949年的8.6%净增11.76个百分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