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证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而至,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类中风,脑卒中,卒中,风痱。现代1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而至。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痹、舌蹇不语,口舌倾斜,偏身麻痹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病因病机: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之内因引发者占多数。中风的产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6端。1.情志郁怒5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引发最烈。3.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病发之因。4.气候变化本病1年4季都可产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突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突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致使本病产生。5.血液瘀滞血瘀的构成多因气滞血行不顺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呆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1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产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点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5型。5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3
中风病是1复杂多变的病种,目前还没有1个统1的分类方法及辨证分型的标准。《内经》虽无中风之名,但有“厥证”、“煎厥”、“大厥”、“薄厥”、“喑痱”、“偏枯”的记载,颇与中风病类似。《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将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4类。我们曾采取此法,作为医治常规证候类型划分的根据。由于斟酌先细合粗较易,先粗分细则难。孙思邈《千金方》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4类,但风痹1证,其云:“风寒湿诸痹类风状,风胜则周身走注疼痛,寒胜则骨节掣痛,湿胜则麻痹不仁”,则属风湿关节为病,与现所称中风无关。至于元《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将中风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2类,与唐宋之前主张外风说,金元以后多持内因论有关,实质上是将两论作调和折衷之说。由于内因得到普遍重视,故类中风之称,亦为医者应用。近有人主张以病机来划分证候类型如曾氏分为阴虚阳亢、肝阳生风类、血虚生风类、阴阳两虚类。也有人以病程来划分第1期、第2期、第3期。也有以中经络,中脏腑为经,以痰、瘀、风、闭、脱为纬,来划分证候类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