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主要事迹

如题所述

1、早年经历

公元175年(汉灵帝熹平四年),刘备十五岁,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但遭到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

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爆发黄巾起义,23岁的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督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

后来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不久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

2、入主徐州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刘备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到徐州后,陶谦又给刘备增丹杨兵四千,刘备于是又归属陶谦。而此时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据地失陷,于是回兵兖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

3、依附刘表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秋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亡归至刘备处助之,曹操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回到袁绍处,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荆州豪杰都前往归附刘备,引起刘表的猜疑,刘表暗里提防刘备。

刘备在荆州数年,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遂有“髀肉之叹”,刘备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偷袭许都的建议,刘表没有采纳。

4、对抗曹操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而此时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代立,遣使者投降曹操,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操军的突然到来,到了宛城才知道状况,随即率军离开,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不忍相夺。

5、大业初成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刘备从孙权手中借的荆州江陵(南郡),占据荆州五郡。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备依庞统提出的计谋,召白水军的杨怀到来并将其斩杀,吞并其部队,派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

庞统率军攻打雒城时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

6、汉中之战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据益州,想要要回荆州,刘备回应说:“等得了凉州,就把荆州给你。”孙权忿怒,于是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于是率兵五万下公安,让关羽入益阳。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而后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

刘备听说后说:“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曹操到汉中之后,刘备敛众拒险,黄忠、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军奔走逃亡的越来越多,不得已退军,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7、白帝城托孤

然而,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春,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刘备病逝,享年63岁,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2、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求田问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

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任职东汉王朝的平原相(县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吕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

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任军师。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

221年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成为三国时期的其中一国。先后娶妻甘氏、麋氏、孙氏和吴氏。子刘禅继位。

223年,在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对吴战争中失败,退兵回到蜀国。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谥号为“昭烈”。刘备在中国有两个坟墓。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刘备的体 制 内渴求和上 位三连发】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承认刘备是汉景帝皇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且罗贯中将其换算为汉献帝族叔,这就有了刘皇叔的名号。

无论是否可证,到东汉末年,他这个遥远的皇家旁枝身份,并不能让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带着贵胄身份行走。

如果不是爆发黄巾起义,刘备顶多也就是一个带点黑社会色彩的地方名流。谈笑有老大,往来见草根。

即便是黄巾起义这样的巨大机会,带给他的,也不过是县处级上下的折腾曲线: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别部司马——平原令——平原相。

在安喜尉任上,他鞭打督邮,然后跑了。罗贯中把这个修理上司的行为移植到了张飞头上,而且说督邮因为索贿而激怒张飞。但是按照《典略》的说法,其实刘备反抗的原因是他要被罢官。当时东汉朝廷打算甄别淘汰镇压黄巾后因军功做官的人。得知自己要被解雇,刘备想见督邮,后者避而不见,激怒了一向号称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

这件事也证明,刘备很在乎安喜尉这个九品芝麻官。因为村长也是干部,豆包也是干粮。县尉——公安局长兼武装部长,虽然在秦汉时期官员序列中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体制内干部身份,好歹是一个向上攀登的台阶。有点俸禄在其次,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渐次上升,拥有和黑道并行的另一个人脉矿床。

东汉是豪强建国,这样的王朝,身份是第一位的。不是公认的贵族本身就很难出头,很难成为高官。但刘备是能干、能装、能演、能藏、能难得糊涂的人,给机会让他登堂,他就可能入室,现在连大门都要拍在脸上,显然不可忍。

但是运交华盖的刘玄德,在天下大乱中,迎来了他在体制内的垂直上升曲线。

第一步是曹操讨伐陶谦,陶谦被打急了,向田楷求救,而刘备正依附于田楷。刘备获得陶谦四千人马,自己也有几千正规军和流民的大拌菜,于是舍田归陶,以有奶便是娘的原则,获得陶谦信任,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注意,“表为”如果是正常时期的正规程序,则包含了打报告和朝廷批准两个环节,陶谦应该是打了个报告,然后不管朝廷是否批准,就让刘备上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此时汉献帝还在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手中,他们实际控制皇权,陶谦的报告名义上打给皇帝,实际上落在他们手中。陶谦不在乎他们是否批准,他们也不会批准和自己作对的人,就算批准了也不是刘备的光彩。所以刘备这个豫州刺史,严格说来是地方军阀萝卜章子的私相授受。

可是政治规则已经变了,朝廷失去权威,封疆大吏成了一方军阀,他们的地盘他们做主,所以刘备这个豫州刺史,大家也认。赤壁之战前,鲁肃跑来和刘备协商合作时,言必称“刘豫州”,或者简称“豫州”,这代表江湖各堂口都确认了这个标签。

陶谦死后,把自己的徐州牧身份交接给了刘备,于是刘备又成了徐州牧。和那个豫州刺史不同,这一回,刘备是有徐州地盘的,有名有实。但人家不叫他“刘徐州”,因为豫州是他在这个级别上的第一个台阶,意味着他进入了军阀俱乐部,是有会所白金卡的人了。而徐州并不在他实际控制中,很快就被吕布抢走,继而落入曹操囊中,跟他永远拜拜了。换言之,徐州是刘备的伤。

接下来,袁术攻击刘备,刘备和曹操合作,曹操“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虽然也是曹操打了报告就算数了,朝廷批准与否无所谓,但这是刘备第一次获得将军名号。他起兵后,人家也叫他将军,但那和你去地方出差人家叫你主任是一样的,客套而已。

按照东汉军制,中央军最高是大将军,其下是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其下是前后左右四将军,再下是四征将军(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再下就是四镇,刘备就是其中的镇东。四镇之下,还有四平、四安。按照官品,刘备这个镇东将军,已经是二品,很不低了。而且,他还获得了侯爵。

但是刘备自己喜欢的,似乎是接下来曹操给他操办的“左将军”。镇东将军虽然贵为二品,却带有临时性质,不是常设将军。而左将军不但地位高于四镇,仅次于属于副总司令的车骑将军,而且是固定编制,没有严重罪业是不会被罢黜的,等于永久身份。后来关羽和鲁肃谈判,提到大哥刘备,称呼就是“左将军”。

那么,在自己称帝之前,刘备在江湖上的名号,就是“豫州刺史+左将军”。他称帝后,左将军名号相继授予马超和赵云,此外没有给过别人。

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混江湖,要有贵人。你有能力且愿意奋斗,就会有贵人相助。未闻贵人助懒汉和庸才的。陶谦和曹操,都是刘备的贵人。刘备坚持反曹,除了政治上他要打出复兴汉朝的旗帜,为此必须对抗曹操,一个重大判断也是曹操既能贵他,也能贱他,生杀予夺在手,刘备心知肚明,不存幻想。

第二,一个以出身分奶酪的王朝,会遭到现实的报复,那就是有能力的人们会撇开现有标准,自己搞一套利益分配办法,最后掏空王朝。只不过三国政治家还来不及矫正这种趋势,甚至加剧了它。巨大的惯性横穿三国两晋南北朝,在隋唐和平民崛起势头搏杀,最后消失泯在五代十国的尸山血海中。
第3个回答  2018-04-06
滚犊子是什么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