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如题所述

国学礼仪:中华传统习俗礼仪大全
传统节礼: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
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 ( 腊月 )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 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 ),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1.知爱懂爱,能表达爱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善待人

2.心怀感恩,行动所见

例如吃了别人给的点心,除了说“谢谢”还要传达“这个味道很好”这样的具体感受,会让对方搞到你得感谢不是一句客套。

3.点滴小事,守信重诺

“那本书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饭”...脱口而出的话就是小小的约定,信守承诺会给对方留下真诚、守信的好印象。

4.自立自强,自事自做

不麻烦别人,麻烦别人的事,要积极道谢不强人所难。

5.为事情发展打提前量

不仅仅是提前时间,以防意外,更是提前整理好心情,进入状态。

6.有发现美的眼睛

由衷的赞美他人,要想身边优秀的人多学习。

7.善于倾听

对于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足,要虚心接受、虚心请教、及时改正。

8.不吝付出

哪怕只是单纯的问候和笑脸,先满足对方的枪杆需求,人际交往的实质就是交换和互惠。

9.遇事冷静,想办法解决

过度的抱怨只会把你本该用来解决问题的能量消耗光,语气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不如行动起来。

10.以礼待人

无论是上司、长辈、参观服务员或者是路边的拾荒者

11.多用敬语

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的词汇,小夫子国学馆的课程对于孩子礼仪品行上的影响,说话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12.学会安静

不要在他们交流或者打电话的时候大吼大叫、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13.主动帮忙,乐于助人

看到父母、老师、邻居等忙碌的时候,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4.亲切随和

不要对别人颐指气使,请人帮忙要随和有礼。

15.与人相处讲究界限感

自己的东西合理支配,别人的东西不随便拿;借别人的东西要好好爱惜,及时归还。

16.注意餐桌礼仪

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用筷子搅动桌子上的菜。传统文化中“食不言,寝不语”便是国学教育在生活中的体现。

17.别人喜欢的东西不要做负面评价

你的品位再好也会是你的,不要随意品论别人喜欢的东西,这是最起码的社交礼貌。

18.不论人非,常思己过

不议论是非,不随便评价别人,学会尊敬别人的不同。
第2个回答  2020-10-27
学国学知礼仪
  最近网络上举行了国学知识大赛,一至三年级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四至六年级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诗经》。
  正所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之后经常温习,不是很令人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回来看你,不是很好吗?一个人不知道而不恼怒、怨恨,不就是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吗?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学习好之后应该经常去复习、温习它才会把它真正地记下来并且理解它,这样,不但自己高兴了,家长也会为我们高兴。
  有些日子里或节日时如果有一个朋友从远处来拜访你的话,那你的心中就一定会特别得高兴。如果有一个人在不知道时不恼怒、不怨恨的话,那么他也就拥有了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之中,我们也可以做到学而时习之,我们只要多乘下课的那十分钟里面多复习复习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重点和上过的那一篇课文,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我们当然也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我们只需要在遇到某些难题和困难时不要总是恼怒和怨恨这道题或这件事,只要有耐心,不管是什么事情和题目,你就都可以一一解决,到那样的时候你就真正达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了。
  我们小学生就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然后一点儿一点儿地做大来,这样积累的.话,你的一生将会很丰富、很充足,你就会比别人活得更有意义,你的人生价值也将会变得很高。从这次的比赛中,我知道了只有勤学才能成功,只有靠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才能成就大业,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像孔子那样善学、好问,我们只有像孔子那样善学、好问,将来才会成为像孔子那样千古流传而永远不会被遗忘。
第3个回答  2020-10-30
国学礼仪有很多方面,今天就来具体说一下中华礼仪用语
礼仪用语顺口溜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第4个回答  2020-10-27
国学里面有礼仪课程的。
1.1级资格课程。
学习科目:《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少儿唐诗·上》、《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上》、《经典童话故事·上》、《少儿美育·上》(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上》、《少儿国学吟诵·上》、《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上》、《少儿武术·上》、《太极·上》、《少儿礼仪·传统节日礼仪》;学习对象:学龄前儿童、学前班,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1.2级资格课程。学习科目:《弟子规》、《千家诗》、《少儿唐诗·中》、《孝经》、《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中》、《经典童话故事·中》、《少儿美育·中》(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中》、《少儿国学吟诵·中》、《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中》、《少儿武术·中》、《太极·中》、《少儿礼仪·服饰礼仪);学习对象:取得1.1级资格证书,小学1-3年级适龄儿童,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1.3级资格课程学习科目:《大学》、《增广贤文》、《千孝文》、《少儿唐诗·下》、《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下》、《经典童话故事·下》、《少儿美育·下》(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下》、《少儿国学吟诵·下》、《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下》、《少儿武术·下》、《太极·下》、《少儿礼仪·社会礼仪);学习对象:取得1.2级资格证书,小学4-6年级适龄少年儿童,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相似回答